自1958年建校以来,学校重视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引领作用,突出学校特色,搭建有效载体,形成优势品牌,着力建设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大学文化。
突出办学特色 塑造大学文化独特品格
山东中医药大学着力突出学校特色,将大学文化建设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办学特色相融合,与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相统一,着力塑造独特鲜明的大学文化品格。
学校地处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深受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学科属性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不断积淀了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和齐鲁文化特色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为学校独特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期以来,“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和“仁”“和”等儒家思想的主要精神,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将中医药专业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不断使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文化人、厚重基础、注重传承、勇于创新”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影响日益深远,“诚信、扎实、求真、务实”的校风和“勤学、善思、实践、创新”的学风逐步形成并不断得以发扬光大。
搭建有效载体 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
载体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山东中医药大学依托学校学科专业、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媒体、环境设施等特色优势,着力搭建有效的大学文化建设载体,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首先,要大力发挥学校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学术引领作用。学校充分发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的作用,不断加强齐鲁文化与中医文化研究,编著出版了《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传统医药》、《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从书·扁鹊仓公王叔和志》等,深化了齐鲁医学流派研究,为弘扬齐鲁中医药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长期以来,学校注重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育人作用。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的厚重化发展。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学校为本科生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民俗》等20余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所开课程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深受学生好评。
第三,要重视发挥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的辅渠道作用。学校坚持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与构建校园文化相结合,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载体:一是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四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义务推拿、针灸、拔罐、压耳豆等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服务活动。二是每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积极开展医疗服务、扶贫支教、政策宣讲、法律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四是经常组织开展“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搭建科技育人平台,引导大学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注重发挥校园媒体的主流引导作用。学校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的主流引导作用,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宣传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校报、校园网、官方微信、宣传栏、广播站、学生自办刊物的建设水平。校报长期开设《医林史话》《药苑平谈》《红楼医话》《医籍漫话》等中医药文化特色栏目,文章深入浅出,活泼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第五,注重运用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观设施的熏陶作用。在长清校区规划设计中,学校注重体现传统文化风貌与现代建筑风格的统一。在文化景观建设方面,着重建设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文化长廊和中药花木主题园林。在校园景观和道路命名上,也着力体现中医药特色,如中兴湖、百草园、弘德路等。
形成优势品牌 发挥大学文化引领作用
学校在长期的大学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品牌活动,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