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牙皂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猪牙皂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不育果实。皂,有黑色之义。本植物的荚果呈黑色.故名皂荚。因其荚果形似兽角,故又名皂角。其不育荚果形似猪牙,故名猪牙皂。

  【药材历史考证】猪牙皂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荚,阴干。”《本草经集注》云:“今处处有。长尺二者良。”《新修本草》云:“此物有三种: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不去。长尺二者,粗大长虚而无润。若长六七寸、圆厚、节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本草图经》曰:“今所在有之,以怀、盂州者为胜。木极有高大者。……今医家作疏风气丸、煎多用长皂荚;治齿及取积药多用猪牙皂荚。所用虽殊,大抵性味不相远。”并附有“猪牙皂荚”和“皂荚”图。李时珍曰:“皂树高大。叶如槐叶,瘦长而尖。枝间多刺。夏开细黄花。结实有三种:一种小如猪牙;一种长而肥厚,多脂而粘;一种长而瘦薄,枯燥不粘。以多脂为佳。”并附有“猪牙皂荚”和“皂荚”图。据以上本草图文考证,与现今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相符。该药材有三种类型:其中“形如猪牙”者,即猪牙皂,或称牙皂;“长尺二者”,即大皂荚或称糖皂;“长六七寸、圆厚、节促直者”,即现今的肉皂。

  【植物形态鉴定】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m。树干、枝上有刺,刺粗壮,常分枝,多呈圆锥状,长达16cm。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0~26cm;小叶2~9对,小叶柄长1~5mm,小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12.5cm,宽1~6cm,先端急尖、渐尖或圆钝,具小尖头,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稍歪斜,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脉上稍被柔毛,网脉明显,在两面凸起。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14cm,被短柔毛;花杂性,黄白色;雄花:直径9~10mm,花梗长2~10mm,萼片4,三角状披针形,长3mm,两面被柔毛,花瓣4,长圆形,长4~5mm,被微柔毛,雄蕊6~8,退化雌蕊长2.5mm;两性花:直径10~12mm,花梗长2~5mm,萼片、花瓣与雄花相似,但萼片长4~5mm,花瓣长5~6mm,雄蕊8,子房缝线及基部通常被毛,柱头2浅裂,胚珠多数。荚果带状,长12~37cm,宽2~4cm,褐棕色或红褐色,常被白粉霜;种子多数,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1~13mm,宽8~9mm,棕色,光亮;不育果实较小,稍呈圆柱形,长5~13cm,宽1~1.5cm,新月形,似野猪獠牙,内无种子。花期3~5月,果期5~12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圆柱形,略扁而弯曲,长5~11cm,宽7~15mm。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蜡质粉霜,擦去后有光泽,并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及线状或网状的裂纹。顶端有鸟喙状花柱残基,基部具果梗残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中间疏松,有淡绿色或淡棕黄色的丝状物,偶有发育不全的种子。气微,有刺激性,味先甜而后辣。

  【药材显微鉴定】粉末棕黄色。石细胞众多,类圆形。长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15~53um,纤维大多成束,直径10~25um,壁微木化,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少数簇晶,形成晶纤维;纤维束旁常伴有类方形厚壁细胞。草酸钙方晶长6~15um;簇晶直径6~14um。木化薄壁细胞甚多,纹孔及孔沟明显。果皮表皮细胞红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表面可见颗粒状角质纹理。

  【药材理化鉴定

  1.取本粉末1g,加乙醇8ml,加热回流5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0.5ml,置小瓷皿中,蒸干,放冷,加醋酐3滴,搅匀,沿皿壁加硫酸2滴,渐显红紫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煮沸10分钟,滤过,滤液强烈振摇,即产生持久的泡沫(持续15分钟以上)。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能功用】辛、咸,温;有小毒。归肺经、大肠经。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咳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内服:1~1.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孕妇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附注

  1.置干燥处贮藏,防蛀。

  2.本品辛散走窜,成能软坚,人鼻则嚏,入喉则吐,服之能豁痰导滞,祛湿除垢,通利二便,所以有通窍祛痰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