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叶
别名:旃那叶,泡竹叶,泻叶。 中药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生长盛期选晴天采下叶片,及时摊晒,经常翻动,晒时勿堆积过厚,免使叶色变黄,晒至干燥。或用40~50℃温度烘干。按叶片大小和品质优劣分级,打包
功效与作用:泻热通便,消积导滞,止血。主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积滞腹胀,水肿臌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3~6克。,后下;或泡茶;或研末,1.5~3克。 用药宜忌 体虚及孕妇忌服。《饮片新参》中寒泄泻者忌用。 药材处方 《现代实用中药》治胃弱消化不良,便秘腹膨胀,胸闷: 番泻叶一钱,生大黄六分,橘皮一钱,黄连五分,丁香六分。沸开水温浸二小时,去渣滤过,一日三次分服。 各家论述 《现代实用中药》番泻叶,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6公分,作浸剂,约数小时即起效用而泄泻。《饮片新参》泄热,利肠府,通大便。《现代》治热结便秘,积滞腹胀。
摘录于:《中华本草》
番泻叶
拼音名:Fan Xie Ye
英文名:Senna Leaf
别名:旃那叶,泡竹叶,泻叶。
中药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生长盛期选晴天采下叶片,及时摊晒,经常翻动,晒时勿堆积过厚,免使叶色变黄,晒至干燥。或用40~50℃温度烘干。按叶片大小和品质优劣分级,打包。
原形态
狭叶番泻,草本状小灌木,高约1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具短柄;小叶5~8对,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0.7~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无毛或几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易落的苞片;萼片5,长卵形,略不等大;花瓣5,黄色,倒卵形,下面两瓣较大;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长,最下面3枚向下弯曲,两侧者较长,花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弯曲如镰,子房具柄,被疏毛。荚果长方形,扁平,长4~6厘米,宽1~1.7厘米,先端尖突微小,不显着,幼时有毛;种子4~7颗,种皮棕绿色,有细线状种柄,具疣状皱纹。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
尖叶番泻与狭叶番泻的区别在于:小叶片4~6对,长卵形,先端急尖,基部不对称,叶背面灰绿色;花较小;荚果椭圆形,宽2~2.5厘米。
药材性状
狭叶番泻叶 小叶片多完整平坦。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0.4~1.5厘米;主脉突出,叶端尖突出成棘尖,全缘,基部略不对称,上面黄绿色,下面浅黄绿色,两面均有稀毛茸,下表面主脉突出,羽状网脉。叶片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而稍有粘性。(2)尖叶番泻叶 小叶片呈广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厘米,宽0.7~1.2厘米;叶端尖或微凸,全线,叶基不对称,上面浅绿色,下面灰绿色,微有短毛,质地较薄脆,微呈革质状。气味同上。
以叶片大,完整,色绿,梗少,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药理作用
泻下作用 番泻叶对小鼠,大鼠,家兔等多种动物及人均有显着的泻下作用,小鼠和兔于药后2~4b致泻,人口服后约6h引起泻下。番泻叶致泻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甙A和B,尤其是番泻甙A,番泻甙C虽致泻作用与A相近然含量很少。番泻甙A20毫克/千克即可引起小鼠泻下。但倘于A中混入20%的C,则可使番泻甙A的作用增强1.6倍。番泻甙于小肠可以有部分吸收,后经血流或胆汁进入大肠,而主要则由小肠直接进入大肠,在肠内细菌作用下经水解,还原等变化成为大黄酸蒽酮或大黄酸蒽酮-8~葡萄糖甙。由于直接注入大黄酸蒽酮的泻下作用不受影响,且可见肠内大黄酸蒽酮的生成量显着减少,故认为大黄酸蒽酮才是番泻甙引起泻下的真正成分。另一方面,在翻转小肠和结肠囊番泻甙可阻止葡萄糖和Na的跨肠壁转运,表明抑制肠道对葡萄糖,钠和水的吸收,增加肠腔内容积继而刺激肠壁反射性地使小肠和结肠蠕动增强,也可能是其致泻机制之一,且小肠也是其泻下成分的作用部位。
止血作用 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有效。用番泻叶水浸液于胃镜下喷洒于胃出血处,直视可见有即刻止血作用。番泻叶总甙200毫克/千克腹腔注射可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番泻叶口服,可便血小板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时间,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血块收缩时间缩短。此外,番泻叶对盐酸和消炎痛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也有利于对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防治。
抗菌作用 番泻叶浸液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以及白色念珠和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
其他作用 对于实验性肠梗阴大鼠,番泻甙50毫克/千克腹腔注射可使降低的肠粘膜组胺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曾报告番泻叶有箭毒样作用,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冲动的传递,阻止乙酰胆碱与M受体的结合而使肌肉松弛。
毒性 番泻叶总甙腹腔注射小鼠的LD50为1.414克/千克,折合生药为36.3克/千克。
药材毒性
毒性:番泻叶甙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141克/千克。
番泻叶服后有时可致腹痛,呕吐或使原有的肠部炎症加重(尤其在用量较大时)。
有报道,服用番泻叶后有面部麻木,头晕,大小便时无感觉或痒感,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程度不等的痛觉减退,服用大剂量番泻叶可出现尿潴留,恶性血压变化等。番泻叶甙的小鼠LD50为1.414克/千克,折合番泻叶生药为36.3克/千克,此剂量大于临床番泻叶po治疗量300倍以上。
有人对服用番泻叶的患者102例,于治疗前后作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黄疸指数及心电图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鉴别方法
粉末遇碱液生成红色。
取番泻叶粉末25毫克,加水50毫升及盐酸2毫升,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加乙醚40毫升,振摇提取,分取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层脱水,滤过,取滤波5毫升,蒸发至干,放冷,加氨试液5毫升,溶液显黄色或橙色,置水浴中加热2分钟后,变为紫红色。(检查蒽醌类)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两种叶横切面特征大致相似。上表皮细胞中常含粘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多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下均有1列栅栏细胞;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细胞较长,约长150μm,垂周壁较平直;下面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细胞较短,长50~80μm,垂周壁波状弯曲;细胞中可见棕色物。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族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纤维束,外有含草酸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纤维。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品。
粉末特征:淡绿色或黄绿色。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μm。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μm,直径12~25μm,壁厚,具壁疣。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直径9~20μm。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为2个,也有3个。
性味与归经
甘苦;寒凉;归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泻热通便,消积导滞,止血。主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积滞腹胀,水肿臌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6克。,后下;或泡茶;或研末,1.5~3克。
用药宜忌
体虚及孕妇忌服。《饮片新参》中寒泄泻者忌用。
药材处方
《现代实用中药》治胃弱消化不良,便秘腹膨胀,胸闷: 番泻叶一钱,生大黄六分,橘皮一钱,黄连五分,丁香六分。沸开水温浸二小时,去渣滤过,一日三次分服。
各家论述
- 《现代实用中药》番泻叶,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6公分,作浸剂,约数小时即起效用而泄泻。
- 《饮片新参》泄热,利肠府,通大便。
- 《现代》治热结便秘,积滞腹胀。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