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
别名:石榴壳,酸榴皮,西榴皮,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 中药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秋季果实厚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功效与作用: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宜忌 《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药材处方 黄连汤《备急千金要方》痢疾;石榴皮散《太平圣惠方》诸虫心痛。 各家论述 《别录》疗下痢,止漏精。《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并洗膀胱。《本草蒙筌》理虫牙。《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本草求原》洗疥癞。《科学的民间药草》驱除钩,绦虫。
摘录于:《中华本草》
石榴皮
拼音名:Shi Liu Pi
英文名:Pomegranate Rind
别名:石榴壳,酸榴皮,西榴皮,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
中药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秋季果实厚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原形态
石榴,落叶灌木或乔木,高通常3~5米,稀达10米。枝顶常成尖锐尖长刺,幼枝有棱角,无毛,老枝近圆柱形。叶对生或簇生;叶柄短;叶片长圆圆状披针形,纸质,长2~9厘米,宽1~1.8厘米,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渐狭,全缘,上面光亮;侧脉稍细密。花1~5朵生枝顶;花梗长2~3毫米;花径约3厘米;萼筒钟状,长2~3厘米,通常红色或淡黄色,6裂,裂片略外展,卵状三角形,外面近顶端有一黄绿以腺体,边缘有小乳突;花瓣6,红色,黄色或白色,与萼片互生,倒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先端圆钝;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管中部,花药球形,花丝细短;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头状。浆果近球形,直径5~12厘米,通常淡黄褐色,淡黄绿色或带红色,果皮肥厚,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种子多数,钝角形,红色至乳白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
果皮半圆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厚1.5~3毫米。外表面黄棕色,暗红色或棕红色,稍具光泽,粗糙,有棕色小点,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或粗短果柄。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种子脱落后的凹窝,呈网状隆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以皮厚,棕红色者为佳。
药理作用
驱虫:石榴皮碱对绦虫有很强的杀灭力,能作用于虫的肌肉,使其陷入持续收缩。盐酸石榴碱1:10000浓度,于5~10分钟后即杀死绦虫。临床证明生物碱与鞣酸结合者驱虫效果较好,这是因为鞣质能使生物碱变成难溶而难吸收的化合物,从而可以充分地对肠寄生虫子发挥作用。
抗菌: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2560对白喉杆菌,1:128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史氏及福氏痢疾杆菌以及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结核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抗真菌: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4对堇色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及星形奴卡菌等皮癣真菌等10种皮癣真菌有抑制作用。
抗病毒:试验证明,石榴皮煎剂稀释到1:10000~1:100000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甲型PR3株)的作用。参见"石榴根"条。
药材毒性
生物碱部分是石榴根皮的主要毒性成分,较原生药的毒性强25倍,动物中毒后多死于呼吸抑制;对骨骼肌有藜芦碱,或箭毒样作用。
鉴别方法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一列表皮细胞,排列较紧密,外被角质层。中果皮较厚,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或方晶;石细胞单个散在,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分枝状,壁较厚,胞腔大具纹孔;维管束散在。内果皮薄壁细胞较小,亦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或方晶;石细胞较小。
粉末特征:黄绿色。石细胞无色,淡黄色或黄棕色。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有的短分枝,枝端圆钝或膨大,有的边缘呈波状,直径25~121μm,长至μm,长至238μm,壁厚5~46μm,层纹明显,孔沟有分叉,有的含棕色物。草酸钙簇晶直径3~27μm,棱角较宽;方晶直径3~15μm。果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言形,外壁稍厚,角质层厚10~17μm;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质层表面呈颗粒性。导管主要为螺纹导管,直径约4μm;另有网纹导管,直径至25μm。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3~7μm;复粒由2~3分粒组成。棕色块形状不规则。
取石榴皮粉末1克,加水10毫升,置60℃水浴中加热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1毫升,加1%三氯化铁试液1滴,立即显墨绿色。(鞣质反应)
性味与归经
味酸;涩;性温;小毒;归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宜忌
《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药材处方
- 黄连汤《备急千金要方》痢疾;
- 石榴皮散《太平圣惠方》诸虫心痛。
各家论述
- 《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 《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
- 《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
- 《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并洗膀胱。
- 《本草蒙筌》理虫牙。
- 《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 《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
- 《本草求原》洗疥癞。
- 《科学的民间药草》驱除钩,绦虫。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