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蜥易,易蜴,蜥蜴,四脚蛇,五寸棍,山龙子,守宫,石蜴,猪蛇婆
功效与作用:利水通淋;破结散瘀;解毒。主治癃闭;石淋;臁疮;瘰疬;小便不利;恶疮。
使用方法:外用:适量,熬膏涂;或研末调敷。内服:烧存性研末,1.5~3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 《本经》: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四川中药志》:治九子烂疡,乳癌,肺痈,风湿,皮肤发痒及疮毒。《本草求原》:偏助壮火,阳事不振者宜之。《纲目》:消水饮阴,滑窍破血。
摘录于:《中华本草》
石龙子
拼音名:Shi Long Zi
英文名:Chinese Skink
别名:蜥易,易蜴,蜥蜴,四脚蛇,五寸棍,山龙子,守宫,石蜴,猪蛇婆。
中药石龙子为石龙子科动物石龙子或蓝尾石龙子除去内脏的全体。夏,秋间捕捉,处死,除内脏,置通风处干燥。
原形态
蓝尾石龙子,头体长70~90毫米,尾长130~160毫米,吻端顿圆;上鼻鳞1对,左右相切,无后鼻鳞,前额鳞1对,不相切;额鼻鳞与额鳞相接,左右顶鳞为间顶鳞所隔开,颊鳞2,眶上鳞4,耳孔前缘有2~3枚锥状鳞,上唇鳞7,后颏鳞1枚,体鳞平滑,环体中段鳞26~28;肛前鳞2,股后缘有1簇大鳞,雄性肛侧各有1棱鳞。背面深黑色,有5条黄色纵纹,正中条在顶鳞分叉向前达吻部,其余分别在眼上方和眼下方向后沿体侧达尾部,在尾后端浅纵纹消失。尾部为蓝色,腹面色浅。
石龙子,头体头103~125毫米,尾长144~189毫米。眶上鳞第2枚显着大于第1枚;额顶鳞发达,彼此相切,有上鼻鳞;无后鼻鳞;第2列下颞鳞楔形,后颏鳞前,后2枚。耳孔前缘有2~3个瓣突,鼓膜深陷。体较粗壮,环体中段鳞22~24行;肛前具1对大鳞;尾下正中行鳞扩大。前,后肢贴体相向时不相遇,指,趾侧扁掌足冰粒鳞大,小不一。背面灰橄榄色;头部棕色;颈侧及体侧红棕色,雄性更为显着,体侧有分散的黑斑点;腹面白色。幼体背面黑灰色,有3条浅黄色纵纹向后直达尾部,随个体成长而消失或隐约可见。雄性颞部显着隆肿。
药理作用
石龙子有抗癌作用,其醇提取物能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呼吸;体内试验,可延长移植肿瘤动物的寿命。
性味与归经
味咸;性寒;小毒。
功效与作用
利水通淋;破结散瘀;解毒。主治癃闭;石淋;臁疮;瘰疬;小便不利;恶疮。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熬膏涂;或研末调敷。内服:烧存性研末,1.5~3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
- 《本经》: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
- 《四川中药志》:治九子烂疡,乳癌,肺痈,风湿,皮肤发痒及疮毒。
- 《本草求原》:偏助壮火,阳事不振者宜之。
- 《纲目》:消水饮阴,滑窍破血。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