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土茯苓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冷饭团,仙遗粮,土萆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硬硬,白葜,连饭,红土苓,山奇良,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土苓,狗朗头,尖光头。 中药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及暗色菝葜的根茎。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浸漂,切片晒干;或放开水中煮数分钟后,切片晒干

功效与作用: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主治梅毒;淋浊;泄泻;筋骨挛痛;脚气;痈肿;疮癣;瘰疬;瘿瘤及汞中毒。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10~60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 肝肾阴虚者慎服。 各家论述 《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本草图经》:敷疮毒。《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本草正》:疔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陆川本草》:治脚气。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胃气痛,肾炎。《江西草药》:杀虫解毒。治瘰疬,小儿疳积。《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摘录于:《中华本草》

土茯苓

拼音名:Tu Fu Ling

英文名: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Rhizome of Glabrous Greenbrier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冷饭团,仙遗粮,土萆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硬硬,白葜,连饭,红土苓,山奇良,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土苓,狗朗头,尖光头。

中药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及暗色菝葜的根茎。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浸漂,切片晒干;或放开水中煮数分钟后,切片晒干。

原形态

土茯苓,攀援灌长,长1~4毫米。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厘米。叶互生;叶柄长5~15(-20)mm,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cm,宽1~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毫米,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毫米,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毫米;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毫米,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毫米,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花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厘米,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8毫米,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暗色菝葜与土茯苓的区别在于:叶片卵状披针形,背面无白粉,干时不呈青灰色,叶脉在上面凸起。雄花序的总花梗通常在5毫米以上,雄花蕾圆柱状。

药材性状

根茎近圆柱形,或不规则条块状,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黄棕色,凹凸不平,突起尖端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时外表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鳞叶。质坚硬,难折断。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中间微见维管束点,并可见沙砾样小亮点(水煮后依然存在)。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散出,以水湿润有粘滑感。气微,味淡,涩。以断面淡棕色,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下皮为3~5列黄棕色细胞,排列紧密,壁较厚,木化,有的具壁孔。皮层散有大形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柱薄壁细胞径向延长;散列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中心分布较密;木质部常有两个大导管及数个小导管;韧皮部含少量纤维。薄壁细胞含大量淀粉粒。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1.1对大鼠膀胱化学致癌的影响 实验动物雌Wistar大鼠,体重70~110克,致癌剂N-J基一N(4~羟丁基)亚硝胺(BBN),实验时以20%乙醇将BBN原液配成36%的溶液。正常对照组:在乙醚浅麻醉下,单纯以溶剂(20%乙醇)0.25毫升经导管ig,每周2次,共12wk。病理对照组:36%BBN溶液0.25毫升(90毫克)ig,每周2次,共12wk,每只鼠BBN总剂量2.16克。土茯苓组:BBN处理同病理对照组,以每lkg含120克土茯苓干粉的饮食饲养。至wk30实验结束,处死动物,取膀胱,输尿管,肾盂,肾,肝和脾作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土茯苓组对BBN膀胱肿瘤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发生了较多的鳞状细胞型肿瘤,因此在使用土茯苓防治膀胱肿瘤时,应持慎重态度。

对黄曲霉毒素B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影响 取性Wistar大鼠,8wk龄,ipAFB1(280ug/千克,6次/wkx2)作肝癌启动动剂。2wk后,施以促癌程序:给含0.015%2~乙酰氨基芴(2AAF)饲料2wk,在wkl末,切除大鼠肝中叶和左外侧叶。10d后,断颈处列大鼠,肝脏取材作r-谷氨酰转肽酶(r一GT)染色。大鼠从注射AFB1前10d起,至停注AFB1后3d止,进食含受试物饲料。结果,大鼠肝癌前病变r一GT染色阳性肝细胞灶,土茯苓组(饲料中含377.7克/千克)的病灶也稍少,且显着小于对照组。提示土茯苓对预防肝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对棉酚的解毒作用 采用土茯苓水煎剂(剂量:每鼠每日相当生药1克和0.5克两种),土茯苓稀醇制剂(剂量:相当生药1克和2克),土茯苓粗黄酮(剂量:50毫克和100毫克),土茯苓多糖(剂量:0.5毫升和1.0毫升),硫酸亚铁(剂量8毫克),每组用药3d后分别igl次纯棉酚650毫克/千克,850毫克/千克和100毫克/千克,观察解毒作用。结果,土茯苓水煎剂,稀醇制剂和粗黄酮均具有拮抗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P<0.05,P<0.001和P<0.001)。一般棉酚中毒时可用硫酸亚铁拮抗,但能影响抑精作用。土茯苓稀醇提取物在拮抗棉酚毒性的同时不影响棉酚对雄性大鼠的抑精作用。

鉴别方法

  • 取土茯苓粉末1克,加水10毫升,在60度水浴上加热10分钟,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取滤液2毫升,置带寒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产生多数蜂窝状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不明显减少。(检查皂甙)
  • 取滤液2毫升置试管中蒸干,加醋酐0.5毫升,再沿试管壁加浓硫酸,两液面交界呈紫红色环。(检查皂甙)

薄层色谱 取土茯苓粉末5克,加乙醇50毫升,于水浴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残渣加稀硫酸20毫升,回流水解3h,放冷,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20毫升。合并氯仿液,用少量水洗去残存的酸,脱水后,蒸去氯仿。残渣加少量已烷溶解,作供试液。以薯蓣皂甙元,替告皂甙元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7.5%硝酸银薄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9:1)展开。用饱和磷钼酸的乙醇溶液喷雾后,于110度烘5分钟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性味与归经

味甘淡;性平;归肝;胃;脾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主治梅毒;淋浊;泄泻;筋骨挛痛;脚气;痈肿;疮癣;瘰疬;瘿瘤及汞中毒。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60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

肝肾阴虚者慎服。

各家论述

  • 《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 《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 《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 《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
  • 《本草图经》:敷疮毒。
  • 《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 《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 《本草正》:疔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
  • 《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 《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 《陆川本草》:治脚气。
  •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胃气痛,肾炎。
  • 《江西草药》:杀虫解毒。治瘰疬,小儿疳积。
  •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摘录于

《中华本草》

“土茯苓”图片

土茯苓图片

上一篇:金缕半枫荷 下一篇:野荞麦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