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槐实,槐子,槐荚,天豆,槐连豆,槐豆,槐连灯,九连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主治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热吐衄;肝热目赤;头晕目眩。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嫩角捣汁。外用:适量,水煎洗;研未掺或油调敷。 用药宜忌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本草经集注:景天为之使。本草经疏:病人虚寒,脾胃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外证似同,内因实异,即不宜服。本经逢原:胃虚食少及孕妇勿服。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槐实,其主五内邪气热者,乃热邪实也;唾涎多者,脾胃有热也:伤绝之病,其血必热;五痔由于大肠火热,火疮,乃血为火伤;妇人乳症,肝家气结血热所成;子藏急痛,由于血热燥火。槐为苦寒纯阴之药,为凉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如上诸病,莫不由斯三者而成,故悉主之。《本经逢原》:槐者,益肾清火,与黄柏同类异洽。盖黄柏专滋肾经血燥,此则专滋肾家津枯。观《本经》主治,皆脾胃有热,阴滓不足之病。止涎唾,肾司闭藏之职也。下焦痔瘦肠风,风热便血,年久不止者,用此一味熬膏,炼蜜收服。妇人乳鹿,子藏急痛,皆肝家血热之患,甩以清热滋燥,诸证自安。上皆指槐角而言,其角中核子,专主明目。久服须发不白,益肾之功可知。《本草求真》:槐角,书所云能疏肝经风热者,非是具有表性,得此则疏,实因热除而风自息之意。凡书所着治功,多有如此立说,不可不细体会而详究耳。《本经》: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症,子藏急痛。《别录》:堕胎。《本草拾遗》:杀虫去风,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 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车上者。日华子本草: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李杲: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滇南本草》:止血散疽。治五痔肠风下血,赤白热 泻痢疾。《会约医镜》: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本草求原》:槐角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摘录于:《中华本草》
槐角
拼音名:Huai Jiao
英文名:Pod of Japanese Pagodatree,Pagodatree Pod
别名:槐实,槐子,槐荚,天豆,槐连豆,槐豆,槐连灯,九连灯。
中药槐角为豆科植物槐的果实。多于11~12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打落或摘下的果实平铺席上,晒至干透成黄绿色时,除去果柄及杂质,或以沸水稍烫后再晒至足干。鲜果实在果期随采随用。
原形态
槐,落叶乔木,高8~20米。树皮灰棕色,具不规则纵裂,内皮鲜黄色,具臭味;嫩枝暗绿褐色,近光滑或有短细毛,皮孔明显。奇数现状复叶,互生,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7~15,柄长约2毫米,密生白色短柔毛;托叶镰刀状,早落;小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具细突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微亮,背面优生白色短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5~30厘米;萼钟状,5浅裂;花冠蝶形,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脉微紫,翼瓣和龙骨瓣均为长方形;雄蕊10,分离,不等长;于房筒状,有细长毛,花柱弯曲。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黄绿色,无毛,不开裂,种子间极细缩。种子1~6颗,肾形,深棕色。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药材性状
荚果圆柱形,有时弯曲,在种子间缢缩而呈念珠状,长l-6厘米,直径0.6~1厘米。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皱缩而粗糙,稍有光泽。背缝线一侧有黄色带,顶端有突起的残留柱基,基部常有果柄残留。质柔润,易在缢缩处折断,断面果肉黄绿色,有粘性,呈半透明角质状。种子l-6颗,肾形或长圆形,长8~10毫米,宽5~8毫米,棕黑色,表面平滑,有光泽,一侧有下凹的灰白色圆形种脐,质坚硬,子叶2枚,黄绿色。气微,味微苦。嚼之有豆腥气。以饱满,色黄绿,质柔润者为佳。
药理作用
抗生育作用:槐角中含的槐角甙,染料木素和山柰酚对小鼠具有抗生育作用和雌激素活性。
其它作用:槐角含大量芦丁。芦丁具抗炎作用和维生素P样作用。具有维持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 透性,减少脆性等作用,对脂肪浸润的肝有祛脂作用。还有抗病毒和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槐角所含的双黄酮甙具有较芦丁更强的保护指质过氧化物酶和抗氧化物酶的作用。
药材毒性
槐豆仁及槐豆仁连皮制成浸膏,于家兔皮下注射,可使红细胞减少,后者尤甚,说明槐角中含有一种破坏红细胞的物质。槐角浸膏注射于青蛙,蜥蝎及小白鼠结果皆中毒致死,足以说明槐角有毒。槐树种子提取液能使兔,猪,人的红细胞凝集,种子,荚,果肉均含有抗A,抗B,抗H凝集素。另据苏联介绍槐树的花,果,叶各部分酊剂毒性不大,小剂量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兴奋呼吸,轻度降低血压;大剂量可抑制某些反射机能。槐角浸膏能使家兔及豚鼠的红细脆减少,尤以荚果作用为强。槐实中的种子提取液能使兔,猪,人的红细胞凝集。所含的植物血凝素有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诱变实验无致畸性。
鉴别方法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长方形,外壁角质化,表面观可见环式气孔。中果皮为多列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短柱晶和棱晶,近种脐的一端有多数小形石细胞群散在,并有维管束。内果皮细胞1列,细胞小,切向延长。种皮外侧为1列栅状细胞,壁木化,排列整齐,其下方有列鞋底状的支持细胞,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脐凹人处内侧有一椭圆形管胞岛,由多数梯纹或网纹管胞组织,细胞类圆形。子叶外围为胚乳细胞。
理化鉴别:
- 取槐角粗粉1克,加乙醇5毫升,水浴温热5分钟,滤过。取滤液2毫升,加镁粉少许,混匀,滴加盐酸数滴,溶液渐变樱红色。(检查黄酮)
- 薄层色谱:取上述乙醇提取液2毫升,蒸干,加0.5毫升甲醇溶解,作供试液;另取芸香甙与槲皮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毫升各含5毫克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薄层板上,以正丁醇-水-冰醋酸(4:5:1)展开17.5厘米,取出,晾干,喷5%三氯化铝(AlCl3)乙醇溶液,在紫外光灯(365纳米)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
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主治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热吐衄;肝热目赤;头晕目眩。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嫩角捣汁。外用:适量,水煎洗;研未掺或油调敷。
用药宜忌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 本草经集注:景天为之使。
- 本草经疏:病人虚寒,脾胃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外证似同,内因实异,即不宜服。
- 本经逢原:胃虚食少及孕妇勿服。
各家论述
- 《本草经疏》:槐实,其主五内邪气热者,乃热邪实也;唾涎多者,脾胃有热也:伤绝之病,其血必热;五痔由于大肠火热,火疮,乃血为火伤;妇人乳症,肝家气结血热所成;子藏急痛,由于血热燥火。槐为苦寒纯阴之药,为凉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如上诸病,莫不由斯三者而成,故悉主之。
- 《本经逢原》:槐者,益肾清火,与黄柏同类异洽。盖黄柏专滋肾经血燥,此则专滋肾家津枯。观《本经》主治,皆脾胃有热,阴滓不足之病。止涎唾,肾司闭藏之职也。下焦痔瘦肠风,风热便血,年久不止者,用此一味熬膏,炼蜜收服。妇人乳鹿,子藏急痛,皆肝家血热之患,甩以清热滋燥,诸证自安。上皆指槐角而言,其角中核子,专主明目。久服须发不白,益肾之功可知。
- 《本草求真》:槐角,书所云能疏肝经风热者,非是具有表性,得此则疏,实因热除而风自息之意。凡书所着治功,多有如此立说,不可不细体会而详究耳。
- 《本经》: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症,子藏急痛。
- 《别录》:堕胎。
- 《本草拾遗》:杀虫去风,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 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车上者。日华子本草: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
- 李杲: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 《滇南本草》:止血散疽。治五痔肠风下血,赤白热 泻痢疾。
- 《会约医镜》: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
- 《本草求原》:槐角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