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皂荚子

别名:皂角子,皂角核,皂子,皂儿。 中药皂荚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防虫蛀

功效与作用: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主治大便燥结;肠风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肿满;疝气疼痛;瘰疬;肿毒;疮癣。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5~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 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皂荚,能通大肠阳明燥金,乃辛以润之之义,非得湿则滑也。《本经逢原》:皂荚子烧灰存性,能治大肠风秘燥结,祛风逐秽之性可知。《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李杲:和血润肠。《本草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本草崇原》:治疝气并睾丸肿痛。《医林纂要》:杀疳虫。《本草求原》:疏风热,去麻痹。

摘录于:《中华本草》

皂荚子

拼音名:Zao Jia Zi

英文名:seed of Chinese Honeylocust

别名:皂角子,皂角核,皂子,皂儿。

中药皂荚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防虫蛀。

原形态

皂荚,乔木,高达15厘米。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厘米,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厘米;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厘米,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厘米,宽0.7~0.8厘米,厚约0.7厘米。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的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型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温;有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主治大便燥结;肠风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肿满;疝气疼痛;瘰疬;肿毒;疮癣。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5~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

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 《本草纲目》:皂荚,能通大肠阳明燥金,乃辛以润之之义,非得湿则滑也。
  • 《本经逢原》:皂荚子烧灰存性,能治大肠风秘燥结,祛风逐秽之性可知。
  • 《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
  • 李杲:和血润肠。
  • 《本草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
  • 《本草崇原》:治疝气并睾丸肿痛。
  • 《医林纂要》:杀疳虫。
  • 《本草求原》:疏风热,去麻痹。

摘录于

《中华本草》

“皂荚子”图片

皂荚子图片

上一篇:绒毛诃子 下一篇:仙掌子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