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_藏名:丹饶合

品名
藏名:丹饶合
汉语拼音
BADOU
拉丁名
Croton tiglium L.
英文译名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动植物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4~10m。树皮深灰色,平滑,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柔毛;二年生枝灰绿色,有不明显黄色细纵裂纹。叶互生,叶柄长2~6cm,托叶早落;叶片卵形,长5~13cm,宽2.5~7cm,顶端渐长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有疏浅细锯齿,两面均具稀疏星状毛,掌状3出脉,近叶柄两侧各有一无柄腺体。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顶生总状花序,长8~14cm,花绿色,雄花在上,雌花在下,花梗细而短,有星状毛;雄花萼片5深裂,花瓣5,反卷,内面密生绵状毛,雄蕊15~20,着生于花盘边缘,花丝在芽内弯曲;花盘腺体与萼片对生;雌花花萼5裂,花瓣5,有无花瓣者,花柱3,柱头2深裂。蒴果。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北、湖南、福建等地,多为栽培。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山谷、林缘、溪旁或密林中。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期3~6月,果期6~9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
药用部位
以干燥成熟果实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本品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长1.8~2.2cm,直径1.4~2cm。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cm,直径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无臭,味辛辣。
显很鉴别:果实及种子横切面,外果皮为一列表皮细胞,有气孔及厚壁性多细胞的星状毛;中果皮外侧为十余列薄壁细胞,有多数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维管束周围细胞有时含草酸钙方晶或簇晶,中部有4~7列纤维状石细胞,呈带状环列,内侧有6~8列径向延长的长圆形厚壁细胞,壁孔小,内果皮为3~5层纤维状厚壁细胞交迭排列。种皮表皮细胞由一列径向延长的长方形细胞组成,径向壁呈不规则锯齿状弯曲;其下为一列厚壁性栅状细胞,胞腔线形,外端略膨大;向内为数层切向延长的不规则形薄璧细胞,其间散有螺纹导管;内表皮细胞颓废状。胚乳细胞类圆形,充满糊粉粒和脂肪油,另含草酸钙簇晶。子叶细胞多角形。
粉末鉴别:浅黄棕色,油性重。厚壁性多细胞星状毛多见,径(129)210~525μm,由6~15个细胞排列呈放射状。果皮石细胞类圆形、长方形或纤维状。果皮内层纤维状厚壁细胞直径20μm,壁孔和层纹明显。种皮厚壁栅状细胞一列,棕色或深棕色,呈细长柱形,排列紧密,稍弧状偏弯;种皮薄壁栅状细胞一列,淡黄色,呈类长方形,多破碎,常与种皮厚壁栅状细胞相连。种皮表皮细胞淡黄色,表面观呈多角形,直径13~27μm,胞腔含有棕色物或颗粒状物;内胚乳细胞类圆形,壁薄,胞腔内充满圆形糊粉粒,并合脂肪油滴,较小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子叶细胞类圆形,较小,含糊粉粒、脂肪油滴及簇晶;草酸钙簇晶大小不一,直径7~31μm,棱角多尖锐;外胚乳颓废组织的细胞界限不明显,布有螺纹导管及较小的簇晶。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取本品0.5g,研碎,加乙醚10ml,浸泡2小时,并时时振摇, 滤过,滤液置试管中挥干后,加盐酸羟胺的甲醇饱和溶液0.5ml,及0.1%的麝香草酚酞指示浓1滴,再加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4滴,加热至沸腾,冷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10%三氯化铁溶液3滴及氯仿1ml,振摇,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膏剂。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泻下作用:口服后在肠内与碱性液作用,析出巴豆油酸和巴豆醇双酯类化合物,能剧烈刺激肠壁,引起强烈肠蠕动而致泻、故巴豆为峻泻药。
2.抗菌、抗病毒作用,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3.杀灭钉螺作用:0.5%巴豆煎剂有浸杀作用,5%可用于喷射灭螺。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毒性:巴豆油和巴豆毒素,具原浆毒样作用。人服20滴巴豆油可致死。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可使皮肤发红斑、灼热感和瘙痒,甚至水肿或发展为脓疮。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砒汞膏:水银(制)、红信石、巴豆、胆矾。
药性
味辛、苦而甘,性温。 《味气铁鬘》:性平、锐。 《藏药配方新编》:味辛,性温。 《新编藏医学》:味辛、苦而甘,性温。 《藏医百科全书》:味辛、苦,性温。
归经
功效
下泻食物积滞不化。
性味分类
主治
治不消化症。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1.5~3g。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砒汞膏:水银(制)、红信石、巴豆、胆矾各等分。共研细粉,调成软膏,敷于剑突之上一寸许,功效化湿止痒。用于疥癣及皮肤搔痒等各种皮肤病。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丹饶合锐泻,分为丹饶合、丹查、如巴玛三种。丹饶合为佳品,叶、茎状如大黄,色绿,有些很红,节间比大黄短,叶柄和茎均中空,植株直立,叶九深裂或五深裂,比大黄叶小,如蜀葵叶大小,叶形多样,花白色,在花梗顶端总状叠生,遍身生刺,果实象三龟相对,内有黑色种子,小而圆滑,称为札益帕拉。丹查,又名智萨拉巴,其种子象去头螵蛸。如巴玛,产于门域,比上述种大,粗糙,龟形,为劣品。《味气铁鬘》记载,丹饶合性平,锐。《形态比喻》记载,丹饶合生于温暖之地,根粗而长,叶大微粗糙,茎中空,有节,功效吐、泻培根病;丹查生于阴山林间,叶略粗,茎长缠绕它树,果实同丹饶合。
据查证,丹饶合和丹查目前各地使用的原药材,分别为大戟科植物巴豆和蓖麻。如巴玛因记载不详,待查。
丹饶合和丹查各地用法不一。青海、云南根据种子色黑、形小和功效等特征,将巴豆作丹饶合入药,而将具黑棕色斑纹的蓖麻种子作丹查入药。西藏的用法与上述相反。经与藏本草对照,各有相符和矛盾之处,现就与名老藏医讨论的结果,以种子的性状、功效等特征为主的提法,收载了青海、云南的用法,至于植物形态与《蓝琉璃》等所描述相悖之处,暂存疑,尽管丹饶合各地称谓不同,但已延用成习,初步做了归结,以供讨论。
药物应用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