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Ji nei jin
|
傣药名 | 结呆盖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雉科动物家鸡砂囊的角质内膜。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家鸡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较短,全身毛色不艳。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
采收加工 | 宰杀家鸡时,将砂囊取出,趁热撕下砂囊的内膜,洗净晒干备用。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卷片,厚约 2 m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
化学成分 | 鸡内金含胃激素(ventriculin),角蛋白,多种维生素[1,2],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ne),精氨酸(argi-nine)等18种氨基酸及铝、钙、铬等多种微量元素[3]。
|
药理作用 |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人口服炙鸡内金粉 5 g,45~60 min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增高,作用慢而持久。此外,可见胃运动时间延长,蠕动波增强,胃排空速率加快。上述作用是鸡内金消化吸收后产生的[1]。
小鼠灌服鸡内金 60 min后,可使胃液游离酸、胃蛋白酶显著提高[2]。其作用并不是该药在胃内的局部作用[3]。
|
性味 | 味咸,气腥臭,性温。入土、水塔。
|
功效 | 补土健胃,消食化积,利尿化石。
|
主治 | 主治“短赶短接,冒开亚毫,鲁短”(食积腹胀,不思饮食,腹泻),“拢蒙沙嘿”(腹痛腹泻,赤白下痢),“拢牛哈占波”(小便热涩疼痛,尿路结石),“拢牛”(小便热涩疼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 g;磨服,适量。外用:适量。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短赶短接,冒开亚毫,鲁短”鸡内金 10 g,草蔻根 10 g,姜黄 10 g,臭屁藤 10 g。煎汤内服。
2.治“拢蒙沙嘿”,“拢牛哈占波”鸡内金15 g,车前草15 g。煎汤内服。
3.治“拢牛”鸡内金适量,于火上烤焦,磨水内服。(1~3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
鸡内金_傣药名:结呆盖
近期内容
- 印度枳_傣药名:麻丙罕 1544次
- 木荷_傣药名:埋吐罗 1471次
- 大叶斑鸠菊_傣药名:当毫温 1544次
- 黄花稔_傣药名:罕满龙 1470次
- 蔓荆_傣药名:管底 1515次
- 马齿苋_傣药名:帕拨凉 1570次
- 土连翘_傣药名:埋宋戈 1456次
- 野花椒_傣药名:麻献 1540次
- 两面针_傣药名:嘿喃活 1500次
- 夜花_傣药名:沙板嘎 1428次
- 黄牛木_傣药名:埋丢闷 1507次
- 黄瓜_傣药名:滇常 1455次
- 绣球防风_傣药名:芽冬买蒿 1443次
- 姜黄_傣药名:毫命 1541次
- 水牛角_傣药名:槁怀 1443次
- 常绿荚蒾_傣药名:埋昂 1458次
- 水牛胆_傣药名:咪怀 1514次
- 九翅豆蒄_傣药名:贺姑 1472次
- 大麻药_傣药名:托也腾 1388次
- 香茅草_傣药名:沙海 1620次
热门内容
- 马连鞍_傣药名:麻新哈布1954次
- 金刚纂_傣药名:些拎1794次
- 斑鸠窝_傣药名:丹晒1727次
- 黄球花_傣药名:山黄广1635次
- 刺天茄_傣药名:麻王16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