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Yu gan zi
|
傣药名 | 麻夯板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叶、报、果实和树皮。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1.又名:庵摩勒《唐本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m。叶互生于纤弱的小枝上,几无柄,密生而为明显的2列,极似羽状复叶;叶片线状长圆形,长约1cm,先端钝;托叶线状披针形。花小,黄色,单性同株,具短柄,簇生于叶腋内;萼片5~6,倒卵状长圆形,长不及2mm;花瓣缺;雄花具柄,极多数,花盘的腺体极小,花药3~5,长椭圆形,直立于一短柱上;雌花近无柄,常单独与雄花混生于上部叶腋内,子房半藏于一环状的花盘内。果实肉质,径约1.5cm,圆而稍带六棱,初为黄绿色,熟时带红色。花期4~5月。
生于海拔300~2300m的次生杂木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根、树皮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叶春、夏季来,果实秋、冬季采,鲜用或浸渍用。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果实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淡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长约lmm,果肉(中果皮)厚1~4mm,质硬而脆。内果皮黄白色,硬核样,表面略具6棱,背缝线的偏上部有数条维管束,干后裂成6瓣。种子6颗,近三棱形,棕色。气微,味酸涩,后甜。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由胞壁增厚的多角形细胞2~7列组成,细胞直径8~20μm。中果皮较广厚,为薄壁细胞组成,有维管束通过,薄壁细胞有径32~65μm,细胞内常有草酸钙柱晶和方晶等。内果皮为多列较小的石细胞组成,胞腔明显,层纹不甚清楚。
|
化学成分 | 根会羽扇豆醇(lueol),没食子酸(gall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茎含羽扇豆醇,β一谷甾醇,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叶含鞣质,山柰来酚(Kaempferol),山柰酚一3一葡萄糖苷(kaempferd-3-glucosde),β-谷甾醇,并没食子酸和羽扇豆醇。树皮含鞣质28%一29.36/,羽扇豆醇2.25%,右旋无色飞燕草素(leucodelphinidin)约3.75%,果实含维生素(vita-lin)C[1]。
|
药理作用 | 干燥果实的提取物,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本品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营养作用[1]。并曾发现对家兔有一定降血脂作用[2]。
|
性味 | 味酸、甜、涩,性凉。入水、风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止咳,涩肠止泻,敛疮生肌,除风止痒。
|
主治 | 主治“拢沙龙火接,唉,说凤令兰”(咽喉肿痛,咳嗽,口舌生疮),“鲁短”(腹泻),“兵洞烘洞飞暖”(皮肤瘙痒,斑疹,疥癣,湿疹),“菲埋喃皇”(水火烫伤),“兵洞破”(黄水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根(或树皮)10~15g;或鲜果适量,会服。外用:适量,叶和树皮煎汤洗;或树皮焙干研末撒患处。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拢沙龙接火,唉,说凤令兰”鲜余甘子适量,含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2.治“鲁短”余甘子根(或树皮)15g.煎汤内服。(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兵洞烘洞飞暖”余甘子叶、树皮适量。煎水外洗。(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4.治“菲埋喃皇罗”,“兵洞破”余甘子树皮适量,烧炭研粉,撒于患部。(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
余甘子_傣药名:麻夯板
上一篇:硼砂_傣药名:三转 下一篇:蓖麻_傣药名:麻烘嘿亮
近期内容
- 印度枳_傣药名:麻丙罕 1544次
- 木荷_傣药名:埋吐罗 1471次
- 大叶斑鸠菊_傣药名:当毫温 1544次
- 黄花稔_傣药名:罕满龙 1470次
- 蔓荆_傣药名:管底 1515次
- 马齿苋_傣药名:帕拨凉 1570次
- 土连翘_傣药名:埋宋戈 1456次
- 野花椒_傣药名:麻献 1540次
- 两面针_傣药名:嘿喃活 1500次
- 夜花_傣药名:沙板嘎 1428次
- 黄牛木_傣药名:埋丢闷 1507次
- 黄瓜_傣药名:滇常 1455次
- 绣球防风_傣药名:芽冬买蒿 1443次
- 姜黄_傣药名:毫命 1541次
- 水牛角_傣药名:槁怀 1443次
- 常绿荚蒾_傣药名:埋昂 1458次
- 水牛胆_傣药名:咪怀 1514次
- 九翅豆蒄_傣药名:贺姑 1472次
- 大麻药_傣药名:托也腾 1388次
- 香茅草_傣药名:沙海 1620次
热门内容
- 马连鞍_傣药名:麻新哈布1954次
- 金刚纂_傣药名:些拎1794次
- 斑鸠窝_傣药名:丹晒1727次
- 黄球花_傣药名:山黄广1635次
- 刺天茄_傣药名:麻王16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