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肝消水汤_汤剂

别名
处方来源
中医药学报1991,(1):42-43
药物组成
茯苓、猪苓、茵陈、山栀、大黄、白茅根、泽泻、大腹皮、赤芍。
功效
主治
肝硬化腹水。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病人,均有慢性乙肝病史,全系乙肝后肝硬化腹水者,其中HBsAg阳性者54例,HBcAb阳性(+)者54例,HBeAg阳性者17例,白球蛋白倒置42例;腹水病程分别为15日至2年。中医辨证脾虚湿热型34例,气滞血瘀型14例,肝肾阴盛型6例。结果:显效(腹水退尽)共48例,占88.9%;好转(腹水未尽,较治疗前腹围减少10cm以上,病症好转)共4例;无效2例;腹水消失率达88.9%,有效率96.3%,平均腹水消退时间为12日。治疗3个月后检查,显效48例中26例(54.2%)血浆白蛋白提高,18例(42.9%)白球蛋白比例逆转;HBsAg2例转阴(4%),HBeAg6例转阴(35.3%),肝功能平均好转率85.2%,其中4例肝功能各项均恢复正常(7.4%)。其中中医分型与治疗关系:脾虚湿热型34例均显效;气滞血瘀型显效11例,好转2例;肝肾阴虚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
药理作用
毒性试验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