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阴心包经穴 ,归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手厥阴心包经所属穴计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九穴。
天池穴位置: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局部解剖:有胸腹壁静脉,胸外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胸闷,胁痛,腋下肿痛。现多用于心绞痛,腋窝淋巴腺炎,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等。
刺灸法:斜刺0.2-0.4寸,不可深刺。可灸。
天泉穴位置: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局部解剖: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
主治:心痛,胁胀,咳嗽,胸壁及上臂内侧痛。现多用于心动过速,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等。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曲泽穴位置: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局部解剖:当肱动、静脉处。分布着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热病,烦躁,胃痛,呕吐,肘臂?痛,手臂震颤。现多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小儿舞蹈病,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中暑等。
刺灸法:直刺0.5-0.7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郄门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大陵与曲泽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正中神经,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衄血,呕血,咳血,胸痛,疔疮,痫证。现多用于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胸膜炎,精神病,膈肌痉挛等。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间使穴位置:在前臂掌侧面,当大陵与曲泽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臂挛痛。现多用于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荨麻疹,癔病,精神分裂症,胃炎,子宫内膜炎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
内关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大陵与曲泽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间使。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胁痛,胃痛,恶心,呕吐,呃逆,癫狂,痫症,失眠,热病,烦躁,疟疾,肘臂挛痛。现多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胃炎,膈肌痉挛,急性胆囊炎,癔病,癫痫,甲状腺功能亢进,血管性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疟疾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大陵穴位置: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腕掌侧动、静脉网。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劳宫穴位置: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肘时向中指尖处。
局部解剖:有指掌侧总动脉。分布着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心痛,癫狂,痫症,口疮,口臭,鹅掌风,呕吐,翻胃。现多用于心绞痛,口腔炎,小儿惊厥,癔病,精神分裂症,手掌多汗症,手指麻木,高血压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中冲穴位置: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局部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心痛,心烦,昏厥,舌强肿痛,热病,中暑,惊厥,掌中热。
刺灸法: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文献记载《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它的支脉从胸中分出,沿胁肋到达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出中端桡侧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