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功效与作用:活血调经;祛风利湿;健脾消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风湿痹痛;小便不利;小儿疳积;跌打伤痛;脉管炎。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10~15克;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
摘录于:《中华本草》
豆豉草
拼音名:Dou Chi Cao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Bloodred Iris
别名:通经草,疳积药,小蜘蛛香,岩参,蛇头细辛。
中药豆豉草为败酱科植物长序缬草的根或全草。夏季,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长序缬草,大草本,高达1.5米。根状茎块柱状,上部斜升;茎较粗壮,中空。基生叶3~7羽状全裂或浅裂;叶柄长约6厘米;中裂片较大,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齿或全缘,两侧裂片依次稍小,疏离;轴粗壮有窄翅;茎生地与基生吉相似,上部叶渐小,柄渐短;全部叶多少被短毛。极大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线状钻形;小苞片三角状卵形,全缘或具钝齿;花小,白色;花冠长1.5~2.5毫米,漏斗状扩张,裂蕊3,稍伸出;子房下位,卵形,多少具白毛。在成都市熟的植析上,果序长50~70厘米。瘦果卵形,长2~3毫米,先端常有羽状冠毛,长达5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性味与归经
味辛;甘;性平。
功效与作用
活血调经;祛风利湿;健脾消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风湿痹痛;小便不利;小儿疳积;跌打伤痛;脉管炎。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15克;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