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赤胫散

别名: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舒筋。主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经闭;痛经;乳痈;跌打损伤;劳伤腰痛;疮疖;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使用方法: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未调敷;或醋磨搽;或煎水熏洗。内服:煎汤,9~159,鲜品15~30克;或泡酒。 各家论述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三焦热。治头昏晕。《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活血。治内伤,血热头昏头痛,红崩,经闭,虚火咳嗽,赤白痢,痈毒恶疮。《湖南药物志》:镇痛。《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痈疖,无名肿毒,乳腺炎。

摘录于:《中华本草》

赤胫散

拼音名:Chi Jing San

别名:土竭力,花蝴蝶,花脸荞,荞子连,亚腰山蓼,飞蛾七,散血丹,花月天,盘脚莲,田枯七,蛇头草,九龙盘,斗花痒,南蛇头,蝴蝶草,金不换,九龙盘,花扁担,土三七,散血连,化血丹,草见血,血当归,黄泽兰,花脸荞麦,小晕药,花脸晕药,红皂药,苦茶头草,红泽兰,荞黄连,广川草,甜荞莲,脚肿草

中药赤胫散为蓼科植物赤胫散和缺腰叶蓼的全草。夏,秋采收,扎把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细弱黄色,须根黑棕色。茎纤细,直立或斜上,稍分枝,紫色,有节或被细白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叶柄短,具翅,基部有叶耳,上部叶近无柄;托叶鞘筒状,膜质,长达1厘米,有缘毛或无毛;叶片卵形,大头羽裂,长5~8厘米,宽3~8厘米,顶生裂片较大,三角状卵形,先瑞长渐尖,侧生裂片l-3对,基部近截形,两面无毛或有毛,上面中部有紫黑斑纹,具细微的缘毛。头状花序簇生于枝顶,通常成对,总花梗有腺毛;花被5裂,粉红色,沿背部为绿色;雄蕊8,花丝较花被短;柱头圆球形,3裂。瘦果卵圆形,具3棱,黑褐色有细点。花期7~8月。

本变种与赤胫散的区别是头状花序较小,直径5~7毫米,数个再集成圆锥状。叶基部通常具1对裂片,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

药材性状

根茎纤细,红褐色,节部肿大,有众多须根。茎圆柱形,细弱,稍扁,上部略有分枝,淡绿色或略带红褐色,有毛或近无毛;断面中空。叶卵形,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8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或微心形,并下延至叶柄,且于两侧常形成向内凹的l-3对圆形裂片,上面有三角形暗紫色斑纹;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花序顶生,由数个头状花序组成;花被白色或粉红色。气微,味微涩。

性味与归经

苦;微酸;涩;性平。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活血舒筋。主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经闭;痛经;乳痈;跌打损伤;劳伤腰痛;疮疖;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未调敷;或醋磨搽;或煎水熏洗。内服:煎汤,9~159,鲜品15~30克;或泡酒。

各家论述

  •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三焦热。治头昏晕。
  • 《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活血。治内伤,血热头昏头痛,红崩,经闭,虚火咳嗽,赤白痢,痈毒恶疮。
  • 《湖南药物志》:镇痛。
  •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痈疖,无名肿毒,乳腺炎。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赤胫散”图片

赤胫散图片

上一篇:木虾公 下一篇:草本水杨梅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