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香薷

别名:

功效与作用:发汗解暑,和中结湿,行水消肿。主治夏月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恶寒发热;小便不利;水肿;头痛无汗;脘腹疼痛;呕吐腹泻。

使用方法: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或煎汤含漱。

摘录于:《中华本草》

香薷

拼音名:Xiang Ru

英文名:Chinese Mosla Herb,Herb of Haichow Elsholtzia

别名:香菜,香茅,香绒,石香茅,石香薷,香茸,紫花香茅,满山香,青香薷,香茹草,土香薷,蜜蜂草,土香草,石艾,七星剑,香薷,细叶香薷,小香薷,小叶香薷,香草

中药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江香薷或华荠苎的带根全草或地上部分。夏,秋季茎叶茂盛,花初开时采割,阴干或晒干,捆成小把。

原形态

直立草本,茎高55~65厘米。基部分枝较长,向上分枝渐短。茎四棱形,基部类圆形,中上部茎具细浅纵槽数条,四棱上疏生长柔毛,柄内为郑曲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7~1厘米,被小纤毛;叶片披针形,长3~6厘米,宽0.6~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5~9个锐浅锯齿,侧脉明显,上面黄绿色,被短柔毛,间有长绵毛,下面较淡,主脉上为长柔毛,余为短柔毛,两面均具凹陷腺点。总状花序密集成穗状,长2~3.5厘米,苞片覆瓦状排列,倒卵圆形或圆卵形,长5~6毫米,宽4~4.5毫米,先端短尾尖,全缘,上面上半部被疏柔毛,下部近无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半部密生凹陷腺点,边缘具长睫毛,脉7~9条,自基部掌状生出。花梗长1~1.5毫米,被短柔毛。化萼钟形,长4毫米,宽2~2.5毫米,外被白色柔毛及凹陷腺点,内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绵毛,下部无毛,萼齿5,钻形或披针形,近相等,约为全长的2/3,果时基部膨大;花冠淡紫色,或少有白色,长0.6~0.8厘米,伸出苞片,外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之下方冠筒上簇生长柔毛,冠筒基部具一圈长毛环,余部脉上具疏短毛茸,下唇中裂片边缘具不规则圆或尖锯齿,先端凹入;雄蕊,雌蕊内蒙,退化雄蕊2,发育,二药室近相等,花丝极短,无毛,着生于花冠筒内;柱头2裂,反卷;花盘前方指状膨大。小坚果扁圆球形,直径0.9~1.4毫米,表面具疏网纹,网眼内平坦,具疣状突起。花期6月,果期7月。

与江香薷极相似,但叶呈线状披针形,长1.8~2.6厘米,宽0.3~0.4厘米,边缘具疏锯齿3~4个,苞片多为5条脉,冠筒内基,部具2~3行乳突状或短棒状毛茸,退化雄蕊多不发育,2药室,一大一小。小坚果具深穴状或针眼状雕纹,穴窝内具腺点。

药材性状

全体长14~30厘米,宇航局被白以短茸毛。茎多分枝,四方柱形,近基部圆形,直径0.5~5毫米;表面黄棕以,近基部常呈棕红色,节明显,节间长2~5厘米;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叶对生,多脱落,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狭长披针形,长0.7~2.5厘米,宽约4毫米,边缘有疏锯齿,黄绿色或暗绿以;质脆,易碎。花轮密集成头状;苞片被白色柔毛;花萼钟状,先端5裂;花冠皱缩或脱落。小是对果4,包于宿萼内,香气浓,味辛凉。栽培品全体长35~60厘米,疏被较长的茸毛;茎较粗,节间长4~7厘米。以枝嫩,穗多,香气浓者为佳。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香薷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测定时,浓度在1:200~1:1000的抑菌圈直径均为9毫米。其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测定,当浓度为1:1.25时抑菌圈的直径为15毫米,浓度为1:1.25~1:0.16时抑菌圈直径均为9毫米。石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

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和杀菌作用,并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海州香薷水煎剂1:20浓度时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香薷挥发油对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的离体回肠自发性收缩活性皆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但对不同种属的动物的敏感性不同,相比之下,对豚鼠和家兔回肠的抑制作用较强,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6和7.6μg/ml,而对大鼠和小鼠的作用稍弱,半数有效量为14.2和35.1μg/ml。对豚鼠回肠因鸡蛋清所引起的过敏性收缩和氯化钡所致的过敏性收缩均有对抗作用。

药材鉴别

薄层色谱:取香薷粉末100克,置挥发油测定器中蒸馏,取挥发油一定时,用乙醚制成10%溶液,作供试液。取供试液与对照品香荆芥酚和廲香酚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0.5%CMC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展形,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于100℃烘5分钟,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取供试液与对照品石竹烯和松油烯,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0.5%CMC薄层板上,以已烷展开,按(1)项方法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益上显相同的色斑。取供试液与对聚伞花素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F254~0.5%CMC薄层板上,以已烷展开,置紫色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液色谱在与对联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色斑。

粉末特征:淡棕绿色。非腺毛1~6细胞,平直,弯曲或顶端弯成钩状,直径11~34μm,长约至512μm,有的基部细胞膨大至70μm,壁稍厚,表面有细密疣状突起。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59~86μm,柄单细胞,极短。小腺毛头部圆形或长圆形,1~2(-4)细胞,直径16~33μm;柄1~2细胞,甚短。叶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连珠状增厚,表达式面有细条纹;气孔直轴式。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下方晶,直径1.5~6μm。此外有萼片表皮细胞,花粉粒,茎表皮,柱鞘纤维及导管等。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暑,和中结湿,行水消肿。主治夏月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恶寒发热;小便不利;水肿;头痛无汗;脘腹疼痛;呕吐腹泻。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或煎汤含漱。

用药宜忌

表虚者忌服。

《本草从新》:无表邪者戒之。

《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药材处方

  • 《局方》香薷汤: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肢节倦怠,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白扁豆(炒),厚朴(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点服。
  • 《肘后方》治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
  • 《救急方》香薷汤:治霍乱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两(炙),生姜十两。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须温。
  • 《僧深集方》香薷术丸:治暴水风水气,水肿,或疮中水,通身皆肿:干香薷一斤,白术七两。上二味捣术下筛,浓煮香薷取汁,和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极良。夏取花,叶合用亦佳。忌青鱼,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 《圣济总录》香薷汤: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两,蓼子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

各家论述

  • 《纲目》: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而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且其性温,不可热饮,反致吐逆,饮者惟宜冷服,则无拒格之患。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
  • 《本草衍义补遗》: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又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 《本草经疏》:香薷,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
  • 《本草汇言》:香薷,和脾治水之药。伤暑用之,即消蓄水;霍乱用之,即定烦躁;水肿用之,即行小便。其辛温利水,有彻上彻下之效;甘温和脾,有拔浊回清之功;所以肺得之则清气化行而蕴热自下;脾得之则浊气不干而水道流行也。
  • 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 《幼科要略》:考《本草》香薷辛温发散,能泄宿水,夏热气闭无汗,渴饮停水,香薷必佐杏仁,以杏仁苦降泄气。又曰,香薷辛温气升,热服易吐,佐苦降如杏仁,黄连,黄芩则不吐。
  • 《本草正义》: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者,是夏月形寒饮冷伤其中阳,以致大气缭乱,上吐下泄,腹痛如绞。香薷能通阳气,所以可治,然此特寒霍乱之轻者耳,如果肢厥脉伏,目陷面青,唇舌淡白如纸,则是真寒直中之阴症,非大剂姜,附,连,萸,不能挽救于什一者,亦非香薷轻清所能胜任。散水肿者,水溢于肤表,本宜发表以开鬼门,且肺气开泄,清肃之令顺其下降之常而小溲自畅,水肿自消。香薷达表通阳,又能利水,故治肿甚捷,此与麻黄解表亦能消肿之理无二。《别录》用一散字,则所以退肿之由,重在散表,不重在利导,其旨更显。昔人每谓此物为治暑要药者,亦指暑月受凉,外寒闭其内热,有发热恶寒头痛等证,则香薷通阳解表,是其专职,而又能导水利湿,更与暑月湿热郁蒸,膀胱不利者相合,非谓暑天百病,香薷一物能通治之也。
  • 《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 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
  • 《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 《履CHAN岩本草》:截四时伤寒。
  • 《本经逢源》:香薷,先升后降,故热服能发散暑邪,冷饮则解热利小便,治水甚捷。
  • 《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
  • 《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 《纲目》:主脚气寒热。

摘录于

《中华本草》

“香薷”图片

香薷图片

上一篇:海韭菜 下一篇:大马蓼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