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灵脂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药材来源】五灵脂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Trogopterus ranthipes Milne-Edwards.的干燥粪便。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醋熬(《圣惠方》)、醋炒(《总录》)、酒研(《证类》)、微炒(《旅舍》)法。元代增加了姜制、酒淘(《丹溪》),酒洗(《瑞竹》),烧制(《精义》)等法。明代有制炭、煮(《奇效》),醋面煨、土炒、火炮(《济方》)等法。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十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

  1、五灵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灵脂块,捣碎。

  2、醋五灵脂:取净五灵脂置锅内,用文火加热,微炒后喷淋米醋,炒至微干,有光泽时取出晾干。五灵脂每100kg用米醋10kg。

  3、酒五灵脂:取净五灵脂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腥气溢出,色黄黑时,立即取出,趁热均匀喷淋定量黄酒,摊开晾干。五灵脂每100kg用黄酒15kg。

  【饮片性状】本品为长椭圆形颗粒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油润性光泽;断面黄棕色或棕褐色,不平坦,纤维性。质疏松或有黏性。气腥臭。醋五灵表面灰褐色或焦褐色,稍有光泽,内面黄褐色或棕褐色。质较松。略有醋气。酒五灵脂呈黄黑色,略有酒气。

  【炮制目的】五灵脂味咸、甘,性温。归肝经。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的功能。五灵脂生品有腥臭味,不利于服用,多外用,具有止痛止血的作用,用于虫蛇咬伤等。醋炙后能引药入肝,增强散瘀止痛的作用,并可矫臭矫味,用于产后恶露不快,吐血,妇女月经过多等症。酒炙后能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并可矫臭矫味,用于经闭腹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等症。

  【临床应用

  1、生用常与雄黄、半枝莲等共研细末,用麻油或菜油调涂患处,有止痛止血的作用,用于虫蛇咬伤等症。

  2、制用

  (1)醋制

  ①胃脘疼痛:常与高良姜、延胡索、木香等同用,能增强行气止痛的作用,用于气滞血阻,胃脘疼痛或呕吐酸水等症。如九气拈痛散(《中国药典》)。

  ②吐血、衄血:常与芦荟同用,具有祛瘀止血的作用,用于血脉瘀滞,血行失常,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妇女月经过多,崩下漏下,如五灵脂饼子(《圣济总录》)。

  ③胸胁痛:常与薤白、乳香、丹参等同用,具有宽胸利气,行血止痛的作用,用于心血瘀阻,气行不畅,心胸或胁肋疼痛等症。

  (2)酒制

  ①经闭腹痛:常与蒲黄等同用,能增强活血通经的作用。用于血滞作用,或经来腹痛,量少色黯,如失笑散(《局方》)。

  ②产后恶露不下:常与当归、川芎、益母草等同用,具有去恶露、生新血的作用。用于产后恶露不下,或下血甚少,小腹疼痛,如紫金丸(《杨氏产乳方》)。

  【现代研究】五灵脂含尿素、尿酸、维生素A类物质等。动物实验表明它能缓解平滑肌痉挛。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抑制结核杆菌,对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比较了生品、清炒、醋炒五灵脂的炮制条件、尿素含量和浸出率,结果认为清炒药材变化不大,醋炒后具有良好的光泽感,气味亦优于清炒,且尿素含量低,能提高药品质量。用米醋、黄酒制五灵脂,具有油黑色光泽,服后胃中受纳舒适,没有反吐之感,且止痛效果显著。

  比较五灵脂及其炮制品(醋制、酒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钙和镁的含量以生五灵脂为最高,铁的含量以炮制品为高。炮制后,有害元素铝的含量比生品降低,水煎液中的含量减少更为显著,说明五灵脂经炮制后可降低原药材中铝的含量,降低毒性。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炒黄、炒炭等。

  2、文献摘录“以醋和面裹,烧令香熟,去面”(《普济方》)。“专治女科,行血宜生用,止血须炒”(《蒙筌》)。“其色黑如铁,凡血遇黑即止,炒用,以理诸血症”(《辨义》)。

  【总结】五灵脂炮制方法甚多,从宋代开始就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醋制法,也有用酒炒法,认为醋能引药人肝,理气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酒能通脉络,资其祛风活络,治冷痹骨节疼痛。由于各地辅料用量不一致,成品标准亦有所不同。但其炮制方法相同,都是采用先炒药后加辅料的方法炮制。若先拌辅料后炒药,成品就成散状,不便煎煮和服用。各版《中国药典》均采用生五灵脂和醋炒五灵脂两种炮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