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来源】本品为松科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 Carr.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或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树干中取得的油树脂,经蒸馏除去挥发油后的遗留物。夏季采收,在松树干上用刀挖成“V”字形或螺旋纹槽,使边材部的油树脂自伤口流出,收集后,加水蒸馏,使松节油馏出,剩下的残渣,冷却凝固后即为松香。

  【古代炮制】南齐有炼制(《鬼遗》)。唐代有酒制(《千金》)、煮制(《千金翼》)的炮制方法。宋代增加了炙制(《圣惠方》)、炒制(《百问》)等法。且有较详细的方法记载,如用明净者名沥清,人滚水煮三炷香,捞起,放于凉水缸中拔之一时,复入锅煮三炷香,又入凉水拔,如此七次,微人灰汤并酒,量水一石入灰汤酒各一斗煮之,再拔,便晒干听用。此药最要制法极精,稍有不精,服之杀人,续医说有人制造不精,服之肠塞而死。然则制药之法可不慎哉(《粹言》)。此时炮制方法达九种之多。

  【现代炮制

  1、松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熔化后倾入水中,放凉,取出晾干,捣碎。

  2、制松香取葱加约20倍量水煎汁,去渣,加入净松香加热煮至松香完全熔化,倒入冷水中,待凝固后,取出晾干。松香每100千克用葱10千克。

  3、炒松香取净松香,加热熔化后,取出澄清部分,放凉,用微火炒后,研细。

  【饮片性状】松香呈不规则半透明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淡黄色,常有一层黄白色霜粉,常温时质坚而脆,易碎,断面光亮,似玻璃状;具有松节油香气,味苦,加热则软化,然后熔化;燃烧时产生棕色浓烟。制松香颜色加深,味微苦。炒松香形如松香,表面光亮。

  【炮制目的】松香味苦、甘,性温。归肝经、脾经。具有燥湿祛风,拔毒排脓,生肌止痛的功能。

  生松香多外用,入膏药或研末贴敷患处。用于风湿痹痛,痈疽,疥癣,湿疮,金疮出血。制松香可除去部分油质及杂质,使其品质纯洁,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粉碎,并可矫正其不良气味,减少刺激性。

  【临床应用

  1、生用

  (1) 一切肿毒:常与铜青、蓖麻仁捣作膏,摊贴甚妙(《怪证奇方》)。

  (2)神经性皮炎:单方用猪油煮成糊状,涂患处(《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2、制用

  (1)瘙痒疮疥:常与大黄、荜茇、樟脑、槟榔等同用,以猪油和研为丸,用于瘙痒疥癣,恶疮,疥毒等(《鬼遗》)。

  (2)小儿头疮:常与沥青、黄蜡、芝麻油、巴豆等同用,研膏外敷,用于一切风热疮,小儿头疮等症,如软青膏(《宝鉴》)。

  【参考资料】松香含松香酸酐、松香酸、树脂烃、挥发油及苦味物质。葱汤制后,可除去部分油质及杂质,可减轻辛燥之性。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松香内服对银屑病有效,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树脂酸,其毒副作用在松节油及树脂部分。有人研究了古今7种炮制方法:①蒸法,②加葱汤煮法,③酒煮法,④桑枝汁煮法,⑤熔化法,⑥常水煮法,⑦蒸馏水夹层锅水煮法,结果以第7种方法的产品质量最好。第7种操作方法:将松香粉碎成小块,放人夹层锅中,加同量的蒸馏水,煮沸,移去水分,换水再煮,共煮三次,总沸时间为8小时,放冷,晾干,研细粉。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水煮、炒制、复制等。

  2、文献摘录“大釜加水,置甑内,用白茅籍甑底,又加黄沙于茅上厚寸许,然后布松脂于上,炊以桑薪,汤减即添热水常令满,俟松脂尽入釜中,乃出之投于冷水即凝,又蒸,如此三过其白如玉,然后入药”(《品汇》)。“以长流水桑柴火煮搅三次,再以桑灰淋汁煮七次,扯拔七次,再以好酒煮二次,仍用长流水煮二次,以色白不苦为度”(《串雅内》)。

  【按语】松香从唐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葱制法。古代酒制、水煮制、炒制、蒸制、烟叶制、制炭等方法需进一步研究其炮制作用及对疗效的影响,以丰富其内容及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