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果大蒜芥_藏名:岗托巴

品名
藏名:岗托巴
汉语拼音
CHUIGUODASUANJIE
拉丁名
Sisymbrium heteromallum C.A.Mey.
英文译名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十字花科植物垂果大蒜芥的种子。
动植物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40~80cm。茎直立,上部有分枝,有粗硬毛。叶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40mm,大头羽状分裂,裂片2~4对,顶生裂片矩圆状卵形,有不等微齿,侧生裂片相似但较小,有疏齿或近全缘,下面中脉有微粗毛;叶柄长1~2cm,有毛;茎上部叶无柄,羽状浅裂,裂片披针形或宽条形。总状花序在果期伸长达20cm;花淡黄色,直径1mm,萼片长圆形,长2~3mm;花瓣长圆倒卵形,长3~5mm。长角果线形,圆筒状,长6~8cm,宽约1mm,无毛;花柱不明显;果梗长5~15mm,稍下垂,开展或弯曲;种子1行,椭圆形,长约1mm。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以及东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蒙古、前苏联、喜马拉雅山区、尼泊尔、巴基斯坦亦有。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3100~4380m的山坡草地、路边、田旁、灌木丛中。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果期6~8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于每年7~8月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皮及杂质,种子晒干备用。
药用部位
以种子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长约1mm。表面橘黄色(未成熟时绿色),密被细微的网纹,一侧具弯曲的条痕,种脐明显,种皮薄而脆,其内折叠的子叶乳白色,油性。气香、味苦。
理化性质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丸剂,汤剂,膏剂。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辟毒丸:水银、硫黄、元胡、化若赛保、商陆、草乌头、马钱子、唐古特乌头、诃子、垂果大蒜芥、孔雀翎灰、骨碎补、食用蔓菁子、赛乃亥、柳兰叶风毛菊、水牛角、麝香、牛黄、石灰华、红花、丁香、肉豆蔻、草果、小豆蔻。 方二:垂果大蒜芥独味汤:垂果大蒜芥。 方三:垂果大蒜芥和无茎芥,加童便,白糖。 方四:西北利亚蓼、垂果大蒜芥、红耳鼠兔粪膏、碱花。 方五:垂果大蒜芥、四川马先蒿、车前子、翠雀花、红糖等。
药性
味辛、苦,性平。
归经
功效
性味分类
主治
肉毒症、骚热病、血病、肺病。
用法用量
配方用,6~9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辟毒丸:水银、硫黄、元胡、化若赛保、商陆、草乌头、马钱子、唐古特乌头、诃子、垂果大蒜芥、孔雀翎灰、骨碎补、食用蔓菁子、赛乃亥、柳兰叶风毛菊、水牛角、麝香、牛黄、石灰华、红花、丁香、肉豆蔻、草果、小豆蔻。上药共研细粉,石榴子煎汁制丸,开水送服,或同服五味石榴散。治疗肉毒症,咽喉阻闭,肢疲无力,目眩,视物模糊,胃绞痛等。
方二:垂果大蒜芥独味汤:垂果大蒜芥一味煎汤内服,可治疗血病。
方三,垂果大蒜芥和无茎芥煎汤,加童便,白糖为引内服,主治哮喘。
方四:西北利亚蓼、垂果大蒜芥、红耳鼠兔粪膏、碱花。共研细末,童便调和涂擦。主治各种肉核病。
方五:垂果大蒜芥、四川马先蒿、车前子、翠雀花、红糖等。为丸内服。可燥肌肉内的黄水。
考证
据《晶珠本草》记载:垂果大蒜芥可治肉毒症和骚热病。原植物果荚同侧悬垂是其特征。《形态比喻》记载:垂果大蒜芥生长在旱滩、田边地头。叶像萝卜叶;根细;茎单一,分枝多,枝头开黄花;果荚长,状如松针,种子状如金砂。功效治肺病、血病,独味汤内服治血病有效。
据查证,各地用法不一。云南用高蔊菜Rorippa  elata  (Hook.f.et  Thoms.)Hand.-Mazz.,有些地区藏医用糖芥属(Erysimum  ssp.)的多种植物,西藏主用山桠叶糖芥E.hiera-cifolium  L.。《晶珠本草》汉译本用糖芥E. aurantiacum  (Bunge)  Maxim.。垂果大蒜芥主要依据标本,经藏医讨论而定,尤其该品果实力长角果线形,圆柱状,一侧下垂,更与藏医在讨论中所提性状相近,对糖芥也未否定。
药物应用鉴别
无毛大蒜芥Sisymbrium brassiciforme C.A.Mey.,亦可作本品入药,植物全部近无毛,下部叶的顶裂片卵状长圆形。花序在果期伸长达25cm,花直径4~5mm,长角果线形,圆柱状,长6~10cm,种子长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