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苔_蒙药名:叔日力格-乌布斯
汉语拼音 | Ku ju tai
|
蒙药名 | 叔日力格-乌布斯
|
别名 | 巴日格扎-哈布,准毛热拉勒
|
考证 |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巴日格扎-哈布,生于山岩旁,叶大,扁平,质厚,具纹,平展。开蓝色花。味苦、甘。”《无误蒙药鉴》称:“生于岩石旁,叶扁平,大而厚,开灰蓝色花,老时变白。”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生境、形态及附图特征与苦苣苔的生境、形态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巴日格扎-哈布即叔日力格-乌布斯(苦苣苔)。
|
中药材基原 | 为苦苣苔科植物卷丝珊瑚苣苔的带花全草。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卷丝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 kingianus(Craib)Bunt
多年生草本,高约30cm。根茎肥厚粗短,表面黑褐色。叶于基部丛生,平卧;叶片卵形至菱形,肥厚肉质,先端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棕色细长丝毛;叶柄宽薄,密被棕色长丝状毛,长2.5~3cm,宽2cm。聚伞花序,顶生;花茎数枝由叶丛抽出,紫黑色,被棕色细绒毛;花冠圆柱状钟形,5裂,天蓝色。蒴果狭卵球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8mm,具宿存花柱。种子淡褐色,纺锤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岩石旁。分布于西藏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7~8月采收带花全草,除去杂质、泥土,阴干。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苦、甘,性凉。效钝、燥、固、软、轻。
|
功效 | 清热止泻,解毒,愈伤止血,补肾。
|
主治 | 主治肠刺痛,腹泻,食物中毒,毒症。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治食物中毒 葶苈子、沙芥、水柏枝、卷丝苦苣苔、诃子、山野豌豆各等量。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2次,水煎服。(《观者之喜》六味葶苈子汤)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
蒙药名出处 | 《认药白晶鉴》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
上一篇:蜂蜜_蒙药名:巴勒
下一篇:水银_蒙药名:孟根-沃斯
近期更新
- 藁本_蒙药名:哈日-巴拉其日嘎纳
- 胡椒_蒙药名:胡珠
- 松节_蒙药名:那日森-格树
- 砂生槐子_蒙药名:伊日盖音-乌热
- 槲寄生_蒙药名:毛敦-苏格苏日
- 并头黄芩_蒙药名:敖古塔那-其其格
- 椭圆叶花锚_蒙药名:昭邦利格-章古图-地格达
- 三七_蒙药名:冈淖尔-乌布斯
- 宽苞棘豆_蒙药名:查干-萨日达玛
- 大黄_蒙药名:格秀讷
- 益母草_蒙药名:都尔布勒吉-乌布斯
- 豪猪刺_蒙药名:邵格-札拉
- 松萝_蒙药名:阿拉坦-乌塔斯-乌布斯
- 大瓣铁线莲_蒙药名:哈日-特木尔-敖日阳古
- 柿子_蒙药名:沙布塔拉
- 紫茉莉_蒙药名:宝如-茉勒热格-其其格
- 多叶棘豆_蒙药名:那布其日哈格-奥日道扎
- 囊距翠雀花_蒙药名:奥塔利格-毕日-其其格
- 刺猬刺_蒙药名:札拉音-乌苏
- 白豆蔻_蒙药名:查干-苏格木勒
- 甘松_蒙药名:乌奴日图-呼吉
- 缬草_蒙药名:珠勒根-呼吉
- 北沙参_蒙药名:查干-扫日劳
- 草果_蒙药名:嘎古拉
- 黄芪_蒙药名:混其日
- 白石脂_蒙药名:查干-莫勒黑-朝鲁
- 轻粉_蒙药名:查干-雄胡
- 地锦草_蒙药名:马拉干-札拉-乌布斯
- 木腰子_蒙药名:额力根-芍沙
- 毛诃子_蒙药名:乌苏图-阿茹拉
- 黑蕊虎耳草_蒙药名:格日勒图-乌布斯
- 茜草_蒙药名:玛日依纳
- 曼陀罗子_蒙药名:达杜拉
- 唐松草_蒙药名:查森-其其格
- 地榆_蒙药名:呼仍-图如
- 珍珠_蒙药名:扫布德
- 蓖麻子_蒙药名:阿拉格-麻吉
- 马勃_蒙药名:都力-莫古
- 升麻_蒙药名:扎佰-乌布斯
- 猪牙皂_蒙药名:孙道-宝日楚格
- 石决明_蒙药名:黑苏嘎
- 狐肺_蒙药名:乌讷根-奥西格
- 石化_蒙药名:哈敦-哈格
- 马钱子_蒙药名:浑齐勒
- 水金凤_蒙药名:札乃-哈玛尔-其其格
- 香薷_蒙药名:协日-吉如格巴
- 泡囊草_蒙药名:混-浩日素
- 铜绿_蒙药名:吉森-吉卜
- 黄连_蒙药名:协日-洪连
- 钩藤_蒙药名:嘎日迪音-浩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