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_蒙药名:索依赫
汉语拼音 | Ai ye
|
蒙药名 | 索依赫
|
别名 | 砍玛尔,素依赫-乌布斯(通称)
|
考证 |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称;“叶蛙趾状,褐色,气味芳香,种子棕红色。”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形态及附图与蒙医所沿用的艾叶的形态相近。据文献记载及蒙医临床沿用经验,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素依赫-乌布斯即索依赫(艾叶)。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艾蒿的叶。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艾蒿 Artemisia argyi L6v1.et Vant.
多年生草本,高45~120cm。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线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cm,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子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花期7~10月。
生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亦有栽培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阴,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3~4月挖掘株丛,分株栽种,按行株距33cm×33cm开穴,每穴栽3~4株,填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可结合收获后进行,一般在5、7、9月,施肥以人畜粪肥为主。栽培3~4年后,老株要重新栽种。
|
采收加工 | 春、夏季,花米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干燥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不全,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不规则粗锯齿。叶上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稀疏的短绵毛,密布白色腺点,下面密生发白色的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以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叶厚、质柔软而韧、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绿褐色。①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字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臂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曲,常断落。②腺毛表面观呈鞋底形,由4或6个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③草酸钙簇晶直径3~7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
化学成分 | 艾叶含挥发油0.45%~1.00%,从中鉴定出2-甲基丁醇(2-methylbutanol),α-己烯醛(2-h,xenal),α-侧柏烯(α-th山ene),α-茨烯(α-pinene),樟烯(camphene),香桧烯(sabinene),β*蒎烯(β-pi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1,8-桉叶素(1,8-cineole),γ-松油烯(γ-terpinene)等60种成分[1]。
|
药理作用 | 1.抗菌作用 艾叶油体外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系瑟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1]。艾叶水煎液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共心性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2,3]。艾叶烟熏对细菌和真菌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某些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被抑制[4]。 2.镇咳、扶痰、平喘作用 艾叶油对丙烯醛或材蒙酸引发的豚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艾叶油灌胃对小鼠有明显祛痰作用(酚红法)[1]。艾叶油喷雾吸入、灌胃或肌注对豚鼠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喘息性抽搐有明显平喘作用[1,5]。 3.抗过敏性休克作用 艾叶油灌胃对豚鼠因卵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有保护作用,潜伏期显著延长、死亡率明显降低;艾叶油在体外可抑制豚鼠肺组织释放组胺,但抑制SRS-A释放的作用更强[1]。 4.对血凝和血小板的影响 艾叶煎剂能使兔血浆高岭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或不凝;煎剂有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作用[6]。艾叶酸提取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7]。艾叶炒炭者、醋艾炭或焖煅艾叶炭的煎剂则有缩短凝血时间,以焖煅艾叶炭作用最强[8]。 5.其他作用 艾叶油有利胆作用[9]。艾叶煎剂具有兴奋子宫作用[10]。小鼠灌服艾叶油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苦、辛,性温。小毒。
|
功效 | 止血,消肿,制伏痈疽。
|
主治 | 主治各种出血,肉痈。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治经血淋漓 荆芥穗炭50g,艾叶炭100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二味艾叶散)
2.治肉痈 松香、艾叶各50g,牛黄10g。制成散剂,用香油调后取适量涂患处。(《蒙医金匮》三味艾叶散)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潘炯光,等、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2):741
药理
(1)治疗慢性气管炎艾叶油研安协作组.医药工业,1977,(11):5
(2)孙迅.中华皮肤科杂志,1958,(3):210
(3)曹仁烈,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4):286
(4)孙迅.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4):354
(5)浙江省平喘药研究协作组.中草药,1982,13(6):241
(6)周伯通,等.湖南医学院学报,1981,6(1):32
(7)温瑞兴,等中国中药杂志,1992,17
|
蒙药名出处 | 《认药白晶鉴》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
上一篇:胡椒_蒙药名:胡珠
下一篇:止泻子_蒙药名:都格莫宁
近期更新
- 胡椒_蒙药名:胡珠
- 松节_蒙药名:那日森-格树
- 砂生槐子_蒙药名:伊日盖音-乌热
- 槲寄生_蒙药名:毛敦-苏格苏日
- 并头黄芩_蒙药名:敖古塔那-其其格
- 椭圆叶花锚_蒙药名:昭邦利格-章古图-地格达
- 三七_蒙药名:冈淖尔-乌布斯
- 宽苞棘豆_蒙药名:查干-萨日达玛
- 大黄_蒙药名:格秀讷
- 益母草_蒙药名:都尔布勒吉-乌布斯
- 豪猪刺_蒙药名:邵格-札拉
- 松萝_蒙药名:阿拉坦-乌塔斯-乌布斯
- 大瓣铁线莲_蒙药名:哈日-特木尔-敖日阳古
- 柿子_蒙药名:沙布塔拉
- 紫茉莉_蒙药名:宝如-茉勒热格-其其格
- 多叶棘豆_蒙药名:那布其日哈格-奥日道扎
- 囊距翠雀花_蒙药名:奥塔利格-毕日-其其格
- 刺猬刺_蒙药名:札拉音-乌苏
- 白豆蔻_蒙药名:查干-苏格木勒
- 甘松_蒙药名:乌奴日图-呼吉
- 缬草_蒙药名:珠勒根-呼吉
- 北沙参_蒙药名:查干-扫日劳
- 草果_蒙药名:嘎古拉
- 黄芪_蒙药名:混其日
- 白石脂_蒙药名:查干-莫勒黑-朝鲁
- 轻粉_蒙药名:查干-雄胡
- 地锦草_蒙药名:马拉干-札拉-乌布斯
- 木腰子_蒙药名:额力根-芍沙
- 毛诃子_蒙药名:乌苏图-阿茹拉
- 黑蕊虎耳草_蒙药名:格日勒图-乌布斯
- 茜草_蒙药名:玛日依纳
- 曼陀罗子_蒙药名:达杜拉
- 唐松草_蒙药名:查森-其其格
- 地榆_蒙药名:呼仍-图如
- 珍珠_蒙药名:扫布德
- 蓖麻子_蒙药名:阿拉格-麻吉
- 马勃_蒙药名:都力-莫古
- 升麻_蒙药名:扎佰-乌布斯
- 猪牙皂_蒙药名:孙道-宝日楚格
- 石决明_蒙药名:黑苏嘎
- 狐肺_蒙药名:乌讷根-奥西格
- 石化_蒙药名:哈敦-哈格
- 马钱子_蒙药名:浑齐勒
- 水金凤_蒙药名:札乃-哈玛尔-其其格
- 香薷_蒙药名:协日-吉如格巴
- 泡囊草_蒙药名:混-浩日素
- 铜绿_蒙药名:吉森-吉卜
- 黄连_蒙药名:协日-洪连
- 钩藤_蒙药名:嘎日迪音-浩木斯
- 石燕_蒙药名:宝力珠木尔-陶鲁钙-朝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