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
二级分类 | 七十二风
|
分类 | 扁骨风
|
年份 | mbeih mbungv buerng
|
别名 | 铁带藤、扁藤、腰带藤、羊带风
|
来源 | 葡萄科植物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Hook.f.)Gagnep.的根、藤茎。
|
形态特征 | 木质大藤本,全株无毛。老茎扁带状,分枝稍扁或圆柱状,卷须与叶对生,粗壮,卷曲,不分枝。掌状复叶,互生;5个小叶,几等大,长圆状披针形,长9~18厘米,宽3~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有疏齿;叶柄粗壮,长8~10厘米。花淡绿色,4数,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浆果卵圆形,熟时黄色。花期3~4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深山沟谷密林中。产于广西那被、隆安、上林、邕宁、上思、防城、金秀等县市;分布于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酸、涩,性平。
|
功效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止咳定喘,解热止痒。
|
传统应用 | 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肌肉及筋骨疼痛、腰腿痛、半身不遂、咳嗽、哮喘、荨麻疹、下肢溃疡。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水煎洗。
|
方例 | 1.风湿痛 扁骨风(铁带藤)、得从亮(木姜子)、九层风(鸡血藤)、鸭仔风(褐毛黎豆)、入山虎(两面针)、刹烈便(华泽兰)、下山虎(白珠树)、肥心使(茜草)、龙骨风(树蕨)、朴莫亮(枫香)树皮、血风(走马胎)、小钻(南五味子)、吓烈矮(朱砂根)、大散骨风(白背清风藤)、成金咪(马尾千金草)各适量,米酒浸泡过药面,每天早晚各服30~60毫升。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扁骨风_别名:铁带藤、扁藤、腰带藤、羊带风
上一篇:大散骨风_别名:大发散、广藤根 下一篇:吓烈仇_别名:万年青、竹叶青、千年竹
近期内容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1514次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1501次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2289次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1437次
- 雷成真 1446次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1755次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1607次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1479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1569次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1509次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1422次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1571次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1528次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1560次
- 别双_别名:砒石 1447次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2250次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1507次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1397次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1630次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15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