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红旱表
|
年份 | ngungh hlan biouv
|
别名 | 牛甘果、喉甘子、鱼木果、牛甘子
|
来源 | 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根、叶、果实。
|
形态特征 | 常绿或落叶小灌木,高1~3米,稀达10米,茎枝灰褐色。单叶互生,两侧排列似复叶,条状长圆形,长1~2厘米,宽3~5毫米,顶端钝圆有锐尖头或微凹,基部心形或钝圆,边全缘稍背卷。花无花瓣,单性,雌雄同株;3~6朵簇生于叶腋,有多数雄花和1朵雌花,或全为雄花。蒴果球形,外果皮肉质,无毛,干后开裂。花期4~5月,果期7~8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疏林下、山坡草丛和灌丛中。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福建等省份;中南半岛、马来亚、印度也有。
|
采集加工 | 根、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果实9~10月成熟时采收,晒干备用。
|
性味 | 根、叶,味甘、酸,性寒。果实,味苦、甘,性寒。
|
功效 | 根、叶,清热解毒,收敛,降压,利尿,止痛。果实,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利咽喉。
|
传统应用 | 根,治肠炎腹泻、高血压、心气胃痛、支气管炎、哮喘、湿疹。叶,治水肿、湿疹、痔漏、疔疮、毒蛇咬伤。果实,治感冒发热、咽痛、咳嗽、哮喘、牙痛、烦热口渴。
|
用法用量 | 根、叶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水煎洗或鲜叶适量捣敷。果实6~12克或10~12只,水煎服或嚼服。
|
方例 | 1.肠炎腹泻、高血压、胃炎、支气管炎 红旱表(余甘子)根15~25克,水煎服。
2.水肿、湿疹、毒蛇咬伤 红旱表(余甘子)叶15~30克,水煎服。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鞣质,其中有葡萄糖没食子鞣甙,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鞣料云实精,原诃子酸,诃黎勒酸,诃子酸,诃子次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1,2],干果含粘酸4%~9%[3]。果皮含没食子酸,油柑酸,余甘子酚[4]。种子含固定油约26%,油中含亚麻酸8.8%,亚油酸44%,油酸28.4%,硬脂酸2.2%,棕榈酸3.0%,肉豆蔻酸1%等[5]。
|
药理 | 干燥果实的提取物,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1]。本品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营养作用[1]。并曾发现对家兔有一定降血脂作用[2]。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红旱表_别名:牛甘果、喉甘子、鱼木果、牛甘子
近期内容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1514次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1501次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2289次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1437次
- 雷成真 1446次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1755次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1607次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1479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1569次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1509次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1422次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1571次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1528次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1560次
- 别双_别名:砒石 1447次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2250次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1507次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1397次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1630次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15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