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动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囊
|
年份 | naangh
|
别名 | 吹风蛇、万蛇、扁头风
|
来源 | 眼镜蛇科眼镜蛇Naia naja atra Cantor的胆和蛇蜕。
|
形态特征 | 体长88~120厘米,尾长11~21厘米,头微扁圆。无颊鳞,上唇鳞7片,下唇鳞8片,眼前鳞1片,眼后鳞2或3片。体鳞光滑。鳞列在额部共23~26行,体中部19~21行,肛前部15行。腹鳞164~178片。尾下鳞两列43~50片。肛片二分。体黑褐色,有窄的黄白色横纹15个,腹面黄白色。体色变异多,典型眼镜蛇,在颈部有白色眼镜架似的斑纹。
|
生态分布 | 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地森林地带的岩石洞缝、田间和村舍附近坟堆、水边墙垣、洞穴、石脚、水沟边等地方。产于广西各县市;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台湾、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将蛇打死剖腹找出胆囊,用线扎住胆管上端,然后沿结扎处上方剪断,取出晾干。蛇蜕全年均可采,但以3~4月间为最多,取得后抖去泥沙,晒干备用。
|
性味 | 胆,味甘、微苦,性凉。
|
功效 |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镇痛,祛风明目。蛇蜕味咸,性平。清热利水,镇惊,消肿,杀虫,退目翳。
|
传统应用 | 胆,治小儿发热惊风、肺炎、百日咳、支气管炎、视物不明、内外痔疮。蛇蜕,治癫痫、咽喉肿痛、麦粒肿、角膜云翳、皮肤瘙痒、疔疮、痔疮、疥癣。
|
用法用量 | 胆1~2个,入丸散或对酒服;外用适量焙干为末敷,或配麻油调搽患处。蛇蜕1.5~3克,水煎或入丸服;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水调敷。
|
方例 | 1.乳糜尿 囊(眼镜蛇)蛇蜕3克,瓦上焙干,研末,加红糖适量,开水冲服,每天1剂。
|
化学成分 | 蜕皮角质蛋白含19种氨基酸,其中丝氨酸含量高,谷氨酸含量低而不含羟脯氨酸[1]。多数药用蛇胆中还含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acid),牛磺去氧胆酸(taurodeoxycholic acid),石胆酸(lithocholicacid),游离的胆酸(cholicacid)及胆固醇(cholesterol)[2]。此外,蚺蛇科的巨蟒、蚺蛇、岩蛇含蟒胆酸(pythonic acid),王蛇、巨蟒、缟蛇胆汁中含有牛磺蟒胆酸(tauropythonic acid),蝰蛇科蛇类合蝰蛇胆酸和α-海豹胆酸(α-phocaecholic acid)[3]。
|
药理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囊_别名:吹风蛇、万蛇、扁头风
近期内容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1514次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1501次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2289次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1437次
- 雷成真 1446次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1755次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1607次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1479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1569次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1509次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1422次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1571次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1528次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1560次
- 别双_别名:砒石 1447次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2250次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1507次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1397次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1630次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15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