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也是不错的“补药”
说到进补,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各种补药、肉类或山珍海味。其实,我们平常吃的五谷杂粮也算不错的“补药”。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五谷杂粮的药性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又经济实用,且没有副作用。
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冬天室内暖气较热,空气干燥,早晚喝点大米粥,可以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特别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大米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饭比稀饭对血糖的影响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干饭有利于控制血糖。
小米:小米的营养比较均衡,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种类较多,含量也相对较高。小米最大的特点是容易消化吸收,所以不会给胃带来很大负担,因此,有小米护胃的说法。小米不但可以用来煮粥,还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二米饭”。
小麦: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绿豆:从中医的角度讲,绿豆性寒凉,因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绿豆的保健作用来自于其中的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单宁、皂甙等,它们有清热解毒功效。绿豆既可以做汤、煮粥,也可以浸泡后加到大米中做成绿豆米饭。
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能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对防止高血压、冠心病有积极作用。此外,它还有利尿和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美国科学家还发现,吃玉米能刺激脑细胞,增强人的记忆力。玉米中所含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性病变的发生。
薏米:又叫苡米,其所含的蛋白质远比米、面高,易消化吸收,对减轻胃肠负担、增强体质有益。中医认为,苡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苡米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苡米中的薏仁脂被发现有良好的控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是非常理想的防癌食品。
高粱:高粱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儿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2~3克调服。但高粱性温,有收敛止泻作用,便秘者不宜食用。
上一篇:气血不足与脾有关 中药食疗补脾方
下一篇:橘子身上有五种药
近期更新
- 药食同源一览表及功效图片
- 药食同源的意义与价值
- 药食同源营业执照怎么办理?
-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1年最新版)
- 为什么食物能入药?如何定义药食同源?
- 中医对药食同源的认识
- 中医药食同源的原理
- 什么叫做药食同源?
- 夏季多吃肉食可以激起男性的性欲
- 小雪养生吃什么水果好?
- 立冬应该吃什么食物
- 冬天吃枸杞养生效果好
- 哪六种药食两用植物适合家里养
- 山药的四种养生吃法
- 增加阴茎长度和持久性食疗吃什么(三)
- 增加阴茎长度和持久性食疗吃什么(一)
- 增加阴茎长度和持久性食疗吃什么(二)
- 大暑番茄养生防治皮肤老化皮肤癌
- 药食同源 解读“四性”“五味”
- 海带和稀粥其实最养生
- 秋季正是喝粥护肝最佳时机
- 常喝清肺汤春夏可轻松养生
- 中药在药店是多元化的领头羊
- 药食同源说油菜
- 五谷杂粮 最好的补药
- 中药起源及其功效认识的说法
- 喉咙不舒服又不想吃药?不如这样做!
- 食品的科学配搭
- 中医药特点 中医药的历史与传承发展
- “红姑娘”药食两用保健型野生水果
- 中医药食的基本特性 药食对脏腑的补泻作用
- 5种常见中药有养生的功效
- “藥”的由来
- 白菜药食兼优
- 防治疾病之药食同源食物
- 橘子身上有五种药
- 气血不足与脾有关 中药食疗补脾方
- 药食间 多讲究
- 食补秘籍mdash;mdash;哪些中草药材能当菜吃?
- “中药零食”也不能随便乱吃、多吃
- 功似“春药”的药食有哪些?
- 药食同源 食物性味
- “药食同源”里面会涉及到很多的中药
- 中医“药食同源”源远流长
- 四气五味决定药食功效
- 药食两用的食物名单 介绍其性味归经与功效
- 从“药食同源”谈到“医厨同道”
- 芡实成食品 中医药食同源
- 大枣有自己独特的药性
- 药食结合 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