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最早记载可见于《黄帝内经》,经后人不断实践发挥,才有顺应四时之养生、五脏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动静结合养生等。古书上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惔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归结起来就是自然养生、规律生活。
古今中外,健康长寿者养生之道千差万别,但有规律的生活,却是共同的。规律生活还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基石之首,这是人体内的“预定时刻表”,即“生物钟”在支配着生命正常运转的节律。如果人的生物钟运转与大自然节律合拍,就能实现“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目的,叫生物钟养生。国际上称生物钟养生为最佳养生法,是自然养生的最高境界。
生物钟养生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居于领导地位,所以要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现把逐日养生的“定时”项目列出。
定时觉醒与起床 早晨5点30分至6点30分(按季节调整)生物钟处于上升时期,肾上腺分泌功能激素形成旺盛,此时觉醒说明睡眠已充足。睡眠比吃饭更重要,而定时觉醒比睡眠还重要。所以有“养生睡觉先”“睡眠胜似医疗”等说法。睡眠充足是益智、强体、抵御疾病的最基本手段。为完成生物钟由睡到醒的转换,醒后还要“懒床五分钟”舒畅心情,迎接新的一天。还可进行揉腹、叩齿、咽津、提肛等活动。让人体节律平稳完成由卧到立起的过渡。起床后主动饮水内洗涤,促进大肠蠕动。定时排便,可有效排毒,防止便秘。定时晨练,可在室内活动,如梳头、搓脸、转睛、挺腹、按摩等,早晨运动不宜剧烈。
定时饮水与三餐 水是生命之源,可活命、强体,用量最好每天不少于1600~2000毫升以上。一天中最佳喝水时间有四个:早晨起床后喝300毫升,上午10时左右与下午3~4时左右各喝500~700毫升,睡觉前1~2小时左右喝300毫升,可降低血黏度,但喝水要因人因时而异。早餐7点为宜,午餐以12点为宜,此时消化腺分泌加强,可以吃饱。晚餐以18点为宜,要少吃。要讲究食品卫生,养成慢食、节食、杂食、淡食、鲜食、软食、稀食等饮食习惯。每天吃20多种以上食物,不要偏食,以素为主,适当荤食,七八成饱为度,食后20分钟再散步活动,促进消化,加速血液循环。
定时用脑与午睡 生命质量的高低,在于头脑健康程度。脑子越用越灵,每个人用脑最佳时间不同。一般人有四个学习记忆高潮,即早晨起床后,上午8~10点,下午6~8点,睡前1小时,可达到用脑、护脑、健脑“三重效应”。
经常运动与定时静养 要遵循“运动三原则”:即养成习惯、适量适度、脑体并动。每天至少进行3~4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步行被称为“百炼之祖”、“运动之王”。静养除了练形,更要注意练心,包括静坐、静立、各种静功。做到心神专一,心静则产生安静性健康波,对人体有利。
要按时休息,春、秋、冬以晚上9点为宜,夏天可延至10点。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生活不规律,经常使生物钟“错点”,是病弱、早衰的根源。生活方式病的实质便是生活习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