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托叶云实_藏名:江木斋
品名 | 藏名:江木斋
|
汉语拼音 | DATUOYEYUNSHI
|
拉丁名 | Caesalpinia crista L.
|
英文译名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豆科植物大托叶云实的成熟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藤状灌木。枝密被黄色柔毛,有多数直立或钩状黄色的小硬刺。二回羽状复叶,长30~60cm,叶轴具钩刺,羽片6~9对,对生,长5~7.5cm,基部有钩状硬刺样托叶;小叶6~12对,膜质,长椭圆形,长1.5~4cm,宽1.5~2cm,先端钝圆而具小凸尖,基部偏斜,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密柔毛,基部常有小钩刺;托叶大,叶状,早落,长20~35mm,宽15~25mm,羽状深裂或全裂,中裂片常呈长圆形,长约20mm,先端平截而中部具凸尖,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15~25cm,花在上部排列稠密,下部稀疏;小花梗长3~8mm,棕色,被柔毛;苞片锥状,长6~8mm,外折,被棕色柔毛,开花时脱落;萼片5,内外均被锈色柔毛;花瓣黄色,最上一瓣具红斑且较其余4瓣宽但略短,其余4瓣呈倒披针形,与萼等长,有爪;花丝短,弯曲,基部被白毛;子房被毛。荚果革质,膨胀,长圆形,长5~7cm,宽4~4.5cm,顶端有喙,基部有短梗,表面具细长的针刺。种子1~3粒,呈不规则的长圆形,长约13mm,浅灰色,有光泽。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不产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及台湾;广布于热带地区;在云南西双版纳有栽培。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疏林灌丛、海边村庄荒地,本种植物虽然用于藏药,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期6~8月,果期10月~翌年3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果实成熟时,割下,晒干,打取种子,除净杂质。
|
药用部位 | 以成熟种子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种子呈不规则圆形,稍扁。有的一侧平截或有浅凹陷,表面灰绿色,光滑,微具光泽,有同心性环纹延及顶端。一端有点状种脐,浅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其周围有直径2~3mm的暗褐色环纹。摇之常发响声,质极坚硬,破开后,种皮厚约1mm,内表面淡黄白色,有稍凸起的线纹;子叶扁圆形,黄白色,质坚,表面有不规则沟槽,断面略平坦。气微腥,味苦。 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种皮的表皮细胞为1列栅状组织,厚约90μm,其中部有明显的光辉带,外被角质层,栅状组织下方为3~6列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椭圆形,细胞壁厚,沟纹明显,内含暗绿色至黄棕色物质,靠近栅状组织的细胞较小,向内为数十层排列疏松的大而不规则形、类多角形及类圆形的厚壁细胞;再向内细胞排列稍紧密,细胞间隙明显,壁稍厚;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细胞压缩呈不规则形;维管束下方有十余列薄壁细胞,多角形、不规则形,切向延长,向内细胞渐小。子叶表皮为1列多角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椭圆形、类圆形,经向延长,排列整齐。内部细胞较大,为类圆形、长圆形、多角形的薄壁细胞,其内充满淀粉粒和油滴。 粉末鉴别:灰绿色。种皮大型厚壁细胞碎片,细胞壁厚达12μm。子叶薄壁细胞碎片甚多,充满油滴和淀粉粒。栅状细胞壁厚,长90~130μm。石细胞多见,直径30~42μm,螺纹导管直径约8μm。淀粉粒多单粒,圆球形、椭圆形或盔状,直径5~10μm,脐点点状,中心性,层纹不明显;偶见2~3个组成的复粒。 |
理化性质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丸剂,散剂。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大托叶云实的苦味成分或醇提取物有轻度降低血压、抑制蛙心的作用,水提物则无此作用。将苦味成分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有某些抗菌作用;第二部分对兔有退热利尿作用,并有某些抗菌作用;第三部分具有明显的杀蚯蚓作用,提示具有驱虫的活性物质。此外,种子、树皮及叶中含有的苦味成分名bonducin或guilandinin,为一种树脂酸,据说有奎宁样的抗疟作用,但对实验性疟疾无效。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蛙。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方一:石榴,黑胡椒、白胡椒、荜茇、大托叶云实、蛇床子、小米辣,齐当嘎、鹫粪炭、川木通、尕架、桂皮,硇砂。
方二:小豆蔻50g,冬葵果,干姜、芒果核,沙哲,大托叶云实,螃蟹,荜茇,光明盐。
|
药性 | 苦,温。
|
归经 | |
功效 | 温肾。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用于肾寒病。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石榴100g,黑胡椒、白胡椒、荜茇、大托叶云实、蛇床子、小米辣各30g,齐当嘎、鹫粪炭、川木通、尕架、桂皮各40g,硇砂20g。共研成细粉,混匀,水泛丸,丸重0.5g。温胃散结;用于胃寒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闷胀。一次3~4粒,一日2~3次。 方二:小豆蔻50g,冬葵果150g,干姜、芒果核各100g,沙哲80g,大托叶云实70g,螃蟹80g,荜茇50g,光明盐40g。共研成细粉、加入另研的麝香极细粉1g,混匀,水泛丸,丸重0.24g。补肾、排石;用于膀胱结石、腰部酸痛、尿频或癃闭。一次4~5丸,一日2次。 |
考证 | 历代藏本草均有记载。《月王药诊》、《四部医典》、《晶珠本草》均记载:治肾寒病、肾病。《祖先口述》中记载:“大托叶云实生胃火,祛胃寒、肾寒,治寒性胃病、肾病。”《蓝琉璃》中记载:“树皮甚黑,叶小,羽状,被刺。花黄色,荚果椭圆形,种子绿灰色,在耳边摇动时有响声。治肾寒症等”。
|
药物应用鉴别 | 1.原植物在《海南植物志》(1965)、《常用中草药手册》(1969)、《中药大辞典》(1977)三本书中均称“刺果苏木”;但在《藏医藏药的初步调查》(1965)及(《新医药杂志》1973、6-11期)和《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第一册,附录)等均依《(中国植物图说)5.豆科》(1955)称作大托叶云实。因此,根据中国文献早的记载以及藏医常用的名称而采用大托叶云实。汉族民间用叶治慢性胃炎、胃溃疡,6~9g煎服;治痈疮疖肿,外用捣敷。
2.藏药名“江木斋”,蒙医使用时在西部地区(阿拉善盟)有用大托叶云实,而在东部地区则用中药材石莲子。
3.藏医使用本品时常与“沙哲”(一种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芒果核共同出现于一处方中,有“亚三果”之称,即其使用频率次于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
4.本品在印度传统医学上作补益药、抗疟药、解热药,又用于哮喘及腹绞痛、皮肤病;种子油作润滑剂:又作涂布剂或化妆品,对面部雀斑有效。
|
上一篇:毛诃子_藏名:帕肉拉
下一篇:洛隆紫堇_藏名:木琼丝哇
近期更新
- 黑云母_藏名:浪采那保
- 红花岩黄芪_藏名:塞玛玛保
- 白花绿绒蒿_藏名:欧贝嘎保
- 黑沉香_藏名:阿尔那合
- 蜣螂虫_藏名:赛布尔
- 红沉香_藏名:阿玛尔
- 大花红景天_藏名:索洛玛保
- 儿茶_藏名:桑当加保
- 小叶鼠李_藏名:桑当赛保
- 碱毛茛_藏名:索登木巴
- 球果藤_藏名:萨摘切哇
- 白沉香_藏名:阿尔加
- 五脉绿绒蒿_藏名:欧贝莪保
- 蝽象_藏名:赛窝
- 蒲桃_藏名:萨摘琼哇
- 斑翅山鹑_藏名:仆巴
- 全缘绿绒蒿_藏名:欧贝赛保
- 草血竭_藏名:拉冈用哇
- 长耳鸮_藏名:森夏
- 藏紫草_藏名:芝莫合
- 巴豆_藏名:丹饶合
- 赤石脂_藏名:森德拉
- 藓生马先蒿_藏名:漏日莫保
- 核桃_藏名:达尔嘎
- 葡萄_藏名:根哲
- 百里香壮鹃_藏名:塔丽恩保
- 菥蓂_藏名:折嘎哇
- 羌活_藏名:志那合
- 狍_藏名:卡夏
- 黑果枸杞_藏名:旁那摘吾
- 川滇香薷_藏名:息柔莫保
- 耧斗菜_藏名:益毛代金
- 猪毛菜_藏名:达才尔
- 铅_藏名:夏尼
- 紫鑛_藏名:麻茹泽
- 裂叶独活_藏名:巴木保
- 青海沙蜥_藏名:木吾
- 鬼臼_藏名:噢莫色
- 岩鸽_藏名:普荣
- 紫菀_藏名:麦朵漏莫
- 螃蟹_藏名:德森
- 垂果大蒜芥_藏名:岗托巴
- 野韭_藏名:龙郭给孜
- 疣鼻天鹅_藏名:昂哇
- 尼阿洛_藏名:尼阿洛
- 藏雪鸡_藏名:公莫
- 广酸枣_藏名:娘肖夏
- 狐_藏名:哗
- 秦皮_藏名:达布桑
- 毛莲蒿_藏名:坎巴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