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_藏名:扎得
品名 | 藏名:扎得
|
汉语拼音 | ROUDOUKOU
|
拉丁名 | 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
英文译名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肉豆科植物肉豆蔻的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常绿乔木,高达15m。单叶互生,革质,全缘;叶柄长4~10mm;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先端及基部均渐尖,上面暗绿色,下面色较淡。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花被壶形,3裂,黄白色;雄蕊8 ~12,花丝联合成圆柱状,花药合生;子房7室。果实梨形或近圆球形,长5~7cm,淡黄色和橙红色,成熟时纵裂成2瓣,露出绯红色肉质假种皮。内含种子1粒,种皮红褐色,干时呈灰褐色至黑褐色,木质坚硬。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地区。中国云南、广东等省有引种栽培。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热带地区。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栽培后7年开始结果。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每年4~6月及11~12月采收2次成熟的果实,割开果皮剥下假种皮,再去破壳种皮,将种仁放入石灰乳中浸一天,低温烘干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以种子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3cm,宽约1.5cm。表页灰棕色至棕色,粗糙,有网状沟纹,常被有白色石灰粉。宽端有浅色的圆形隆起,为原种脐部位。另一端有暗色下陷处,为原合点部位,两端间有明显的纵沟(种脐部位)。质坚硬,难破碎,破碎可见一薄层暗棕色外胚乳向内伸入,与类白色的内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纹理。纵切时可见宽端有小型腔隙,内藏小型干缩的胚。气强烈,芳香,味辛辣微苦。 显微鉴别:种仁横切西,外胚乳分内外两层,外层的细胞扁平,切向延长,内含黄棕色物质;内层细胞长方形,含红棕色物质,伸入内胚乳形成错入组织,其中常有一个维管束,并有多数油细胞散在,油细胞直径42~146μm,内含挥发油滴。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量脂肪油、淀粉粒及糊粉粒,糊粉粒中含有拟晶体。内胚乳含棕色物质的细胞散在。 粉末鉴别:棕色。脂肪油极多。用水合氯醛装片后,脂肪油滴析出针簇状或羽状结晶。糊粉粒存在于内胚乳薄壁细胞中。用液体石蜡装片后,糊粉粒中的拟晶体,显淡黄色,呈长方形或菱形,直径7~26μm。外胚乳细胞成片,呈多角形,内含棕红色、鲜红色或黄棕色色素物。淀粉粒极多,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24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11分粒组成。油细胞散在于外胚乳薄壁组织中,壁薄,含挥发油滴。内胚乳细胞黄色,呈类多角形,内含淀粉粒、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导管为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导管,黄色,直径9~34μm。另有螺纹导管的螺纹紧密交错。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取样品粉末2g,加乙醚8ml,振摇,冷浸2小时,滤过。取滤液2ml,放蒸发皿内,待乙醚挥散后,加茴香醛-硫酸试剂0.5ml,显粉红色,渐变紫色。(检查挥发油)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肉豆蔻醚及二甲氧基丙烯有致幻作用。肉豆蔻醚对大脑有轻度兴奋作用。萜类成分有抗菌作用。本品或其挥发油服用过量,可产生昏迷,瞳孔放大及惊厥等现象。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方一:石溜,山柰,肉豆蔻,草果,桂皮,光明盐,紫硇砂,荜茇,胡椒,小豆蔻,红花,香旱芹子,诃子。
方二:沉香、乳香、五脉绿绒蒿,白糖。
方三:阿魏、干姜、肉豆蔻、紫硇砂、大蒜炭、宽筋藤、红块糖。
方四:石榴子、干姜、荜茇、胡椒、肉豆蔻、草果、小豆蔻、红花、肉桂、香旱芹、诃子、光明盐、紫硇砂、红块糖。
方五:沉香、紫檀香、肉豆蔻、丁香、广酸枣、红花、木棉花、木香,白糖。
|
药性 | 味辛,性热、重、润,化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镇风,生胃火,消食积。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治心病、龙病等。
|
用法用量 | 配方用,6~9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石溜15g,山柰50g,肉豆蔻30g,草果30g,桂皮60g,光明盐30g,紫硇砂20g,荜茇40g,胡椒50g,小豆蔻30g,红花80g,香旱芹子40g,诃子100g。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用于木保病引起的胃肠积结痞块,大便秘结或食物不化,上吐下泻,嗳气腹痛,胃寒,胃肠功能减弱等。一次3~4丸,一日12~3次。 方二:沉香、乳香、五脉绿绒蒿等。共研为散,白糖为引内服。主治脉空虚热。 方三:阿魏、干姜、肉豆蔻、紫硇砂、大蒜炭、宽筋藤、红块糖。共研为散,煎汤送服。主治龙性虚热。 方四:石榴子、干姜、荜茇、胡椒、肉豆蔻、草果、小豆蔻、红花、肉桂、香旱芹、诃子、光明盐、紫硇砂、红块糖。调和为散,开水送服。可清除腹胀肠鸣及大肠之风。 方五:沉香、紫檀香、肉豆蔻、丁香、广酸枣、红花、木棉花、木香。为散,白糖调服。主治热入于命脉 |
考证 | 据《晶珠本草》记载:肉豆蔻镇风治心病。《计算日月轮》记载:肉豆蔻性润、重,治心气虚弱,化性凉,有害肾病,佐药相助治时疫病。《甘露之滴》记载:肉豆蔻生胃火,消积食,祛心风。《释难》中记载:肉豆蔻分两种,一种个大而略润;一种个小而成团。大小如槟榔,断面白紫相杂,燃烧时气味芳香,外皮容易剥脱,是商人从印度或马来西亚带来的。 据查证,大者为肉豆蔻,小者未采集到样品,待查。 |
药物应用鉴别 | 同属植物长形肉豆蔻Myristica argentea Warb.亦可作本品入药。
|
上一篇:青藏龙胆_藏名:榜间那保
下一篇:花椒_藏名:也尔玛
近期更新
- 黑云母_藏名:浪采那保
- 红花岩黄芪_藏名:塞玛玛保
- 白花绿绒蒿_藏名:欧贝嘎保
- 黑沉香_藏名:阿尔那合
- 蜣螂虫_藏名:赛布尔
- 红沉香_藏名:阿玛尔
- 大花红景天_藏名:索洛玛保
- 儿茶_藏名:桑当加保
- 小叶鼠李_藏名:桑当赛保
- 碱毛茛_藏名:索登木巴
- 球果藤_藏名:萨摘切哇
- 白沉香_藏名:阿尔加
- 五脉绿绒蒿_藏名:欧贝莪保
- 蝽象_藏名:赛窝
- 蒲桃_藏名:萨摘琼哇
- 斑翅山鹑_藏名:仆巴
- 全缘绿绒蒿_藏名:欧贝赛保
- 草血竭_藏名:拉冈用哇
- 长耳鸮_藏名:森夏
- 藏紫草_藏名:芝莫合
- 巴豆_藏名:丹饶合
- 赤石脂_藏名:森德拉
- 藓生马先蒿_藏名:漏日莫保
- 核桃_藏名:达尔嘎
- 葡萄_藏名:根哲
- 百里香壮鹃_藏名:塔丽恩保
- 菥蓂_藏名:折嘎哇
- 羌活_藏名:志那合
- 狍_藏名:卡夏
- 黑果枸杞_藏名:旁那摘吾
- 川滇香薷_藏名:息柔莫保
- 耧斗菜_藏名:益毛代金
- 猪毛菜_藏名:达才尔
- 铅_藏名:夏尼
- 紫鑛_藏名:麻茹泽
- 裂叶独活_藏名:巴木保
- 青海沙蜥_藏名:木吾
- 鬼臼_藏名:噢莫色
- 岩鸽_藏名:普荣
- 紫菀_藏名:麦朵漏莫
- 螃蟹_藏名:德森
- 垂果大蒜芥_藏名:岗托巴
- 野韭_藏名:龙郭给孜
- 疣鼻天鹅_藏名:昂哇
- 尼阿洛_藏名:尼阿洛
- 藏雪鸡_藏名:公莫
- 广酸枣_藏名:娘肖夏
- 狐_藏名:哗
- 秦皮_藏名:达布桑
- 毛莲蒿_藏名:坎巴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