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_藏名:息哇

品名
藏名:息哇
汉语拼音
SHU
拉丁名
Rattus flavipectus (Milne-Edwaids).
英文译名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鼠科动物黄胸鼠及其一些常见鼠的皮、胆、眼、粪等。
动植物形态
体长135~180mm,体型中等,较细长。耳壳薄而长,向前折能盖住眼。尾稍长于或短于体长。足细长,前后足分别为四指和五趾,生爪。乳式2~3=10。一般上体赭褐色,下体毛色变化较大。有些地区的个体,腹面毛基浅灰色,毛端棕黄色或灰黄色,胸部黄色更浓。有的个体颏及前喉污白色,余部毛基灰而毛端黄,另一些个体毛基灰色而毛尖白色。耳壳褐色。前足中央暗褐色而边缘淡白色,后足污白色而中央混生赭色短毛,趾(指)白色。尾为暗褐色。
为江南农村和城市家栖鼠类的优势鼠种。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四川云南等省。
动植物生态环境
栖息于住家及其附近的农田,穴巢构造简单。杂食性。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全年繁殖。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捕杀鼠后,剥鼠皮即用;取胆或鲜用或晒干,研细;眼,晾干,研为细粉;粪,晒干。
药用部位
以皮、胆、眼、粪等入药。
生药材鉴定
理化性质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汤剂,散剂。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刺参、绢毛毛茛、青蒿、玉竹、酒糟、鼠粪、干姜。 方二:鼠粪、荜茇、干姜、硼砂、水柏枝、金箔、紫草茸、红糖。 方三:鸽粪、鼠粪、兰石草。
药性
皮、眼、粪不详。胆味苦、性寒。
归经
功效
新剥的皮,敷患处,排脓敛疮。 胆:祛风。 眼:有兴奋精神的功能。 粪:酒煮除邪。
性味分类
主治
新剥的皮,主治疮疡、脓水浸淫。 胆:治疮疡、创伤。 眼:治嗜眠、昏睡。 粪:内服治癫痫;外敷引脓。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刺参、绢毛毛茛、青蒿、玉竹、酒糟、鼠粪、干姜。煎煮后,罨敷包扎。主治石痞。
方二:鼠粪、荜茇、干姜、硼砂、水柏枝、金箔、紫草茸、红糖。制成散剂,开水冲服。主治毒症时出现的自泻、自汗症状。
方三:鸽粪、鼠粪、兰石草。浸泡后烧热罨敷。治子宫痞块病。
考证
《四部医典》记载:荞麦、鼠粪炒熟后让患者睡在上面,凉后搽酥油在江杂穴 (指胸窝下方约二寸处的部位,即江杂穴)按摩,能立即使呼吸畅通,消除呃逆。又述:花诊是在穴道诊断有无脓液,如有怀疑时,可进一步试探,药用鼠粪炒熟研粉,乳汁调敷,用鼠皮(新剥)包扎,穴位处出现脓液。
药物应用鉴别
黑家鼠Rattus rattus rattus(L.)及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等常见鼠类有同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