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_藏名:章玛

品名
藏名:章玛
汉语拼音
ZHONGHUAMIFENG
拉丁名
Apis cerana Fabricius.
英文译名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的所酿之蜜及蜂蜡等。
动植物形态
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三种类型的个体组成,每群只有一个蜂王及少数雄蜂,其余为工蜂。工蜂体型中等,体长11~13mm。头部前端窄小,唇基中央稍隆起,上唇长方形。触角膝状。后足胫节呈三角形,扁平无距。颜面、触角鞭节及中胸黑色。足和腹部第3~4节红色,腹部第5~6节色较暗;各节上均有黑色环带。体被浅黄色毛,单眼周围及颅顶被灰黄色毛。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王为群体中的核心,个体大,专司生殖产卵;雄蜂较蜂王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为生殖系统不发育的雌蜂,专司采蜜、酿蜜、筑巢、采食、喂养幼虫、清洁巢室和调节巢温、防御敌害等工作。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很广。全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
动植物生态环境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当蜂巢中蜜脾贮满蜜,蜜房已有四分之一以上封盖时,可取蜜。将摇取的蜜用滤蜜筛除去杂质后可供一般使用。再经加工精制即为药用蜂蜜。 蜂蜡为蜜蜂分泌的蜡质,经加工而成的块状物。将蜂巢除去蜂蜜,放入水中,加热熔化。静置放冷,蜡层即浮于水面。取出蜡层再熔化,趁热滤去杂质,倒入模型中固化而成。
药用部位
以所酿之蜜及蜂蜡等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蜂蜜为稠厚的糖浆状液体,白色或淡黄色至棕黄色。新鲜者半透明,放置有葡萄糖的结晶析出,状如鱼子。气芳香,味极甜。正如《晶珠本草》中所述:状如冬天的白酥油,色白而味甚甜的一种为特品;透明清亮,色微清,颇似瘦羊的眼珠色,凝结时状如海螺为上品;色如夏天的乳酪,色白有黄色光泽者为中品。在对几种不同品种的蜂蜜显微镜鉴别,可见其中含的糖质颗粒及花粉的形态都有所不同:优质蜂蜜如荆条花蜜、枣花蜜,其中所含糖质颗粒呈类圆形,形体较小,排列紧密,细腻。荞麦花蜜和杂花蜜所含糖质颗粒呈针状或簇状结晶,且杂花蜜中常见棕色块状物等杂质。
蜂蜡为硬块状,冷时质脆易碎,且断面不光滑,呈非晶形颗粒;遇热软化,有可塑性。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
理化性质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汤剂。膏剂。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蜂蜜有滋补强壮、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尚能提高肝细胞对糖利用的能力和增加肝糖原含量,故有保肝作用。在试管内有抗菌及抗霉菌作用。对局部有收敛作用及刺激创伤组织生长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三味米泔饮:米泔水、石斛、蜂蜜。 方二:五味石榴汤:石榴、荜茇、干姜,加炒米、蜂蜜。 方三:蜂蜜、白糖、红块糖、肉豆蔻、肉桂、唐古特青兰、小豆蔻、荜茇、黄牛酥油。 方四:水银、硫黄、沙棘果膏、手掌参,蜂蜜,黄精、天冬。
药性
蜂蜜味甘,性温。
归经
功效
蜂蜜:补益体力,消除眼翳,清器官。
性味分类
主治
治肥胖,引导治疗涎液黄水的药物归经。 蜂蜡:(外敷)治腺肿(淋巴腺炎)、皮肤病。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15~50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三味米泔饮:米泔水、石斛、蜂蜜。将淘米后滤出之大米泔水,入无油脂之洁净锅内,加石斛及蜂蜜共煎,取汁内服。功效和胃镇逆。主治各种呕吐。
方二:五味石榴汤:石榴、荜茇、干姜。将上三味药研细煎汁,加炒米、蜂蜜内服。功效温胃散寒,镇逆降气。主治寒证泄泻,呃逆呕吐,腹胀嗳气,以及脾胃有寒等症。
方三:蜂蜜、白糖、红块糖、肉豆蔻、肉桂、唐古特青兰、小豆蔻、荜茇。共研细末,用黄牛酥油制成软膏,与三果酥油丸调和内服。治肺风、“唐保”。
方四:水银、硫黄、沙棘果膏、手掌参,蜂蜜调为软膏,加入黄精、天冬服之。有滋补作用。
考证
据《晶珠本草》载:蜂蜜是治培根病和黄水病的药引。《味气铁鬘》中说:“野蜂蜜性温功效大。”《明灯》中说:“家蜂蜜治刀枪伤和续接骨裂。”让钧多吉说:“蜂蜜养脉益器官,野蜂蜜祛寒,獐牙菜花蜜清热,杂花蜜炼后治器官病。”又说:“白芥子花蜜治毒病,柏香花蜜为滋养品,各种蜜均可作药引。蜂蜜总分为八类:从颜色上分为白蜜和紫蜜;从产地上分为树蜜和岩蜜;从蜜源上分为药蜜和毒蜜;从酿者上分为蜂蜜和蚁蜜(注:蚁蜜为蚂蚁酿的蜜)。”又述:“治疗诸病,以蜜蜂酿的蜜为好。这些蜜分为多蜡蜜、少蜡蜜、无蜡蜜三种。口中食时粘牙者含蜡汁多,称为多蜡蜜;含蜡质少者,称为少蜡蜜;不含蜡质者,称为无蜡蜜。依次后者比前者质佳。多蜡蜜和少蜡蜜,要进行温熬,除去蜂蜡减少水分后,才能药用。无论那一种蜂蜜,纯净无杂质,可拉丝或线者质佳。蜜制的粉状团粒,治体腔内科疮。”
药物应用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