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黄_藏名:木斯
品名 | 藏名:木斯
|
汉语拼音 | LIUHUANG
|
拉丁名 | Sulfur.
|
英文译名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硫黄为自然元素类硫黄矿物自然硫,或从含硫矿物炼制而成。
|
动植物形态 |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于西藏、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北、山东、江苏、台湾、湖南等地。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自然硫常见于地壳的最上部或其表部。它形成的地质条件及环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沉积硫矿床;另一种为火山作用形成的自然硫矿床。
由火山成因的主要是硫质喷气孔中硫化氢经过不完全氧化或为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变化而成。其反应式为2H(2)S+O(2)→2H(2)O+2S;2H(2)S+SO(2)→2H(2)O+3S。或者硫酸盐的水溶液在煤层中,经还原作用生成大量的硫化氢,硫化氢在弱氧化条件下,经物理化学作用沉积成自然硫。其反应式为:2H(2)S+O(2)→2H(2)O+S(2)↓。此外,黄铁矿与其他硫酸盐经氧化分解作用也可生成自然硫,其反应式为:FeS(2)→FeSO(4)→Fe(2)(SO(4))(3);Fe(2)(SO(4))(3)十FeS2→3FeSO(4)十2S。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自然硫直接供药用者甚少,一般经炼制后入药。将泥块状的硫黄及矿石,在坑内用烧罐加热熔化,取其上层之硫黄溶液,即除去杂质倒入模型内,冷却后,取出。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属斜方晶系。晶形常呈双锥形或厚板状,由菱方双锥、菱方柱、板面组成。通常呈块状、粉末状。嫩黄色至黄色,晶面呈金刚光泽,断口贝壳状,呈油脂光泽。硬度1~2,密度2.05~2.08,解理不完全。 药用者多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常带有各种不同色调的黄色,表面不平坦,常有麻纹及砂孔,有臭气,味淡。以低硬度、体轻质脆和易熔为主要特征。熔点119℃,燃点270℃,点燃后现蓝色火焰,并产生刺激性较强的二氧化硫臭味,用手紧握置于耳旁,可听见轻微的爆裂声。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1)本品不溶于水及盐酸、硫酸,溶于二硫化碳、醇、煤油及松节油中。遇硝酸或王水被氧化成硫酸。
(2)取本品少许,置瓷坩埚中,放电炉上加热,燃烧时,火焰为蓝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味。
(3)取本品0.1g,置烧杯中,加无水亚硫酸钠0.1g与水10ml,煮沸5分钟,滤过,取滤液2滴,置试管中,加硝酸银试液3滴,产生白色沉淀,并迅速显黄色、棕色,最后变成黑色。
|
炮制方法 | 硫黄炮制法一:硫黄用开水煮沸1~2小时,浸泡三天三夜,然后又煮,冷置倾去上清液,加少许乌头,少量坐台(即炮制水银)继续水煮,倒掉水溶液,晒干备用。
硫黄炮制法二:先用石菖蒲、自茅根煎汁,去渣取汁,然后浸泡硫黄一昼夜,去其毒性与气味,再在火上熬三次,不使焦枯。
炮制法:1.生硫黄可除去杂质,砸成小块或研末生用。
2.制硫黄,去净硫黄块,与等量或二倍量的豆腐加水共煮,至硫黄烊化,豆腐显黑绿色浮在上面,漂去豆腐,取出泡制后的硫黄,阴干研末备用。
3.鱼子黄是将硫黄在铁锅中熔成液状,通过铁丝筛,倒入冷水中,即成鱼子状小珠粒。
|
中药剂型 | 散剂,汤剂,膏剂。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1)内服后在肠内变为硫化氢或其他硫化物,在碱性条件下,特别是脂肪分解酶存在下,刺激肠粘膜,使之兴奋蠕动,导致下泻。 (2)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过高,可直接麻痹中枢神经细胞而导致死亡。 (3)本身无杀菌及杀虫作用,当与皮肤接触后则产生硫化氢与亚硫磺酸,才能具有杀疥虫及杀菌的作用。 (4)硫化物局部应用,有溶解角质及脱毛(硫化钡)作用。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方一:七味女英散:铁棒锤,藏木香,诃子,大白蒜,麝香,硫黄,水银(制)。
方二:红铜灰药:红铜、硼砂、硫黄,薄酒。
方三:硫黄、青盐、酒粬,屋梁吊挂细灰,陈酥油。
方四:硫黄、白蒜、光明盐、麝香、酸藤果,陈酥油。
方五:水银、硫黄、文冠木、黄葵子、草决明、没药、乳香、小檗皮、红耳鼠兔粪膏、高原毛茛、短尾铁线莲、草玉梅子、斑蝥、天冬、黄精、迷果芹、紫茉莉根、蒺藜、驴肉、蜂蜜。
|
药性 | 味涩而平,性平、酸、温,有毒。
|
归经 | |
功效 | 排脓血,燥黄水。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外用治疥癣、恶疮、瘙痒等。治疖痈疡疮及皮肤泡疹、麻风病。
|
用法用量 | 内服1.5~3.0g,炮制后入丸散服,用量应严加控制,不宜久服。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七味女英散:铁棒锤50g,藏木香30g,诃子50g,大白蒜30g,麝香2g,硫黄50g,水银(制)100g。将以上七味,除麝香、水银外,其余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麝香、水银细粉,混匀,即得。功能清热解毒。用于“亚玛虫”病、黄水病、炭疽、刺痛病、“八母”中风以及黄疸病和其他一切虫病。一次2~3g,一日3次。儿童、孕妇、老人及体弱者禁用。 方二:红铜灰药:红铜、硼砂、硫黄。将红铜多次烧软,反复捶打,捶成薄如蝉翼,浸于薄酒中约2小时,除去锈垢,然后与硼砂及硫黄同时装入陶罐中,密封罐口,置烈火猛烧,待烧至陶罐发红,罐底发白时,则已炼熟;如火力不猛,或硼砂、硫黄过少,灰药不成,必须多加硼砂、硫黄重烧。功能除风燥湿,去毒。主治麻风病、中毒症、体内之脓血症。 方三:硫黄、青盐、酒粬,屋梁吊挂细灰。共研细,陈酥油调和涂搽。治疱疹,陷蚀癣。 方四:硫黄、白蒜、光明盐、麝香、酸藤果。共研细末,用酥油桶上之陈酥油调和,制成药栓,纳入肛门,再以涂有酥油之毡片进行热敷,治肛门虫。 方五:水银、硫黄、文冠木、黄葵子、草决明、没药、乳香、小檗皮、红耳鼠兔粪膏、高原毛茛、短尾铁线莲、草玉梅子、斑蝥、天冬、黄精、迷果芹、紫茉莉根、蒺藜、驴肉。以上诸药,共研成粉末,用蜂蜜调和内服。为治疗黄水病的良药。 |
考证 | 据《晶珠本草》记述:本品分为白、黄、绿、黑四种。白硫黄和黄硫黄镇邪,干脓血。让钧多吉说:“硫黄能干麻风病和黄水病。大多产自温泉附近的土中。白、黄二种除颜色略有区别外,基本一样。质佳者坚硬,无杂质,状如琥珀。混有杂质者,多混有土、石、雌黄。燃烧时均着火,烟和气味浓烈,在容器中熔化状如酥油,很容易熔制,因此多为制品;次品外用去腐肉,内服必须去毒,这点很重要。” 绿硫,让钧多吉说:“绿硫可清疠热,性状同前,但色绿。分上品、下品两种,上品甚绿,为神像着色颜料。下品绿色,不能做颜料。” 黑硫,分为三种。土生的青石,状如银矿石,扁平,细长,产自山崖岩石地带的状如青灰;在土裂隙等处形成的块状扁平,状如叠纸。无论哪一种,在火中燃烧或太阳晒时均有硫黄气味。上品晚上撒在碳火上,起蓝色火焰;中品,白天在阴影中撒在火上冒烟;下品火中烧时,有硫黄气味。本品虽好,未见熔制品。 |
药物应用鉴别 | 中药商品中根据颜色、性状、产地、加工的不同,硫黄的种类很多,其功效与藏药基本相同,为扩大藏药应用范围,简述如下:
(1)黑硫黄主治炭疽病。
(2)石硫黄是硫黄的上品,因含有杂质,必须经过炼制后入药。
(3)天生黄为收集在含硫温泉附近岩石上的升华凝结物,呈垂乳状,先用冷水洗去泥土,再用热水烫7~10余次,然后放在香油内,捞取浮于表面的即成。本品为浅黄色粉末,少有呈碎片状,闪烁发光,有臭味。成分和功效均同于硫黄。
(4)升华硫为硫黄经过升华而成。
(5)精制硫为升华硫与氨水作用,除去杂质者。
(6)沉降硫为精制硫与煅石灰作用后,以盐酸分解而成。
(7)对朴消与硫黄相争问题的考证,“硫黄原是火中精,朴消一见便相争”,经试验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中的”朴消”,不是现代所称的朴消(Na(2)SO(4)·10H(2)O),而是现代所称的消石(KNO(3)),应该纠正。藏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可供参鉴。
|
上一篇:枕纹锦蛇_藏名:曼折
下一篇:甘松_藏名:榜贝
近期更新
- 黑云母_藏名:浪采那保
- 红花岩黄芪_藏名:塞玛玛保
- 白花绿绒蒿_藏名:欧贝嘎保
- 黑沉香_藏名:阿尔那合
- 蜣螂虫_藏名:赛布尔
- 红沉香_藏名:阿玛尔
- 大花红景天_藏名:索洛玛保
- 儿茶_藏名:桑当加保
- 小叶鼠李_藏名:桑当赛保
- 碱毛茛_藏名:索登木巴
- 球果藤_藏名:萨摘切哇
- 白沉香_藏名:阿尔加
- 五脉绿绒蒿_藏名:欧贝莪保
- 蝽象_藏名:赛窝
- 蒲桃_藏名:萨摘琼哇
- 斑翅山鹑_藏名:仆巴
- 全缘绿绒蒿_藏名:欧贝赛保
- 草血竭_藏名:拉冈用哇
- 长耳鸮_藏名:森夏
- 藏紫草_藏名:芝莫合
- 巴豆_藏名:丹饶合
- 赤石脂_藏名:森德拉
- 藓生马先蒿_藏名:漏日莫保
- 核桃_藏名:达尔嘎
- 葡萄_藏名:根哲
- 百里香壮鹃_藏名:塔丽恩保
- 菥蓂_藏名:折嘎哇
- 羌活_藏名:志那合
- 狍_藏名:卡夏
- 黑果枸杞_藏名:旁那摘吾
- 川滇香薷_藏名:息柔莫保
- 耧斗菜_藏名:益毛代金
- 猪毛菜_藏名:达才尔
- 铅_藏名:夏尼
- 紫鑛_藏名:麻茹泽
- 裂叶独活_藏名:巴木保
- 青海沙蜥_藏名:木吾
- 鬼臼_藏名:噢莫色
- 岩鸽_藏名:普荣
- 紫菀_藏名:麦朵漏莫
- 螃蟹_藏名:德森
- 垂果大蒜芥_藏名:岗托巴
- 野韭_藏名:龙郭给孜
- 疣鼻天鹅_藏名:昂哇
- 尼阿洛_藏名:尼阿洛
- 藏雪鸡_藏名:公莫
- 广酸枣_藏名:娘肖夏
- 狐_藏名:哗
- 秦皮_藏名:达布桑
- 毛莲蒿_藏名:坎巴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