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_藏名:果玉
品名 | 藏名:果玉
|
汉语拼音 | BINGLANG
|
拉丁名 | Areca catechu L.
|
英文译名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实。
|
动植物形态 | 乔木,高10~18m,不分枝,茎基部略膨大,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叶在茎顶端丛生;羽状全裂,长1.3~2m,光滑,叶轴三棱形,小叶披针形或线形,长30~60cm,宽2.5~6cm,顶端渐尖,有的不规则分裂,基部较狭,两面光滑。肉穗花序生于叶鞘束下,多分枝,排成圆锥花序式,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的上部,通常单生,花被6,厚而小,三角状阔卵形,雄蕊6,花丝短,花药基着,箭形,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小,无柄,着生于分枝的下部,花被6,排列成2轮,三角状阔卵形,长12~15mm,具退化雌蕊6,花柱3,短小,柱头小。坚果卵圆形,直径5~6cm,茎部有宿存的花被片,熟时橙黄色,中果皮厚,纤维质;种子卵形,基部平坦。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云南,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台湾等省区。印度、东南亚及南洋群岛亦有分布。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每年开花2次,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摘,将果皮剥下,取出种子,晒干。
|
药用部位 | 以干燥果实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一明显疤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显微鉴别:种皮分内外两层,外层由数层切向延长的扁平石细胞组成,内含棕色物质(鞣质)。石细胞形状大小不一,常可见细胞间隙;内层由含有棕色物的长方形薄壁细胞组成,其中散有少数维管束,无细胞间隙。错入组织为种皮内层伸入于胚乳形成,细胞中大多含有棕色物质。胚乳为白色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壁厚,半纤维性,且有大型壁孔,因而形成念珠状,是其特点。细胞中含有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鉴别:呈红棕色。主要特征,内胚乳组织碎片,细胞形状不整,细胞壁不规则增厚,有大的纹孔,种皮石细胞大小不一,呈椭圆形,棒状或多角形,胞腔大,内含棕色物,壁具纹孔或不明显,导管细小,直径5~10μm,网纹及螺纹,微木化或不木化;外胚乳碎片红棕色或浅棕色;胚组织碎片中常含针晶。有的可见内果皮的木薄壁细胞,壁稍状厚而强木化,呈短梭状,两端较钝,具细纹孔。含量测定:取本品粗粉约8g,精密称定,置具塞磨口锥形瓶中,加乙醚80ml,振摇后加氨试液4ml,振摇10分钟,加无水硫酸钠10g,振摇5分钟,静置沉淀,分取乙醚液,置分液漏斗中,残渣用乙醚洗涤3次,每次10ml,合并醚液,加滑石粉0.5g,振摇3分钟,加水2.5ml,振摇3分钟,静置,至上层醚液橙明时,分取醚液,水层用少量乙醚洗涤,合并醚液,低温蒸发至约20ml,移置分液漏斗,精密加入硫酸液(0.01mol/L)20ml,振摇提取,静置俟分层,分取醚层,醚层用水振摇洗涤3次。每次5ml,合并洗液与酸液,滤过,滤器用水洗涤合并洗液与酸液,加甲基红指示液数滴,用氢氧化钠液(0.02mol/L)滴定,即得。每1ml的硫酸液(0.01mol/L相当于3.104mg的C(8)H(13)NO(3)。本品含醚溶性生物碱以槟榔碱(C(8)H(13)NO(2))计算,不得少于0.3%。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取样品粉末0.5g,加水4ml,加5%硫酸1滴,微热数分钟,滤过。取滤液1滴于玻片上,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即发生棕红色混浊,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红色微小方晶,球状结晶或小球晶聚集成团。(检查生物碱)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1.驱虫作用:槟榔碱对猪内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使全虫各部分瘫痪;对牛绦虫则仅能使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而对中段和后段的孕卵片影响不大。体外实验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槟榔碱对蛔虫可使中毒,对钩虫则无影响。 2.抗真菌、病毒作用:水浸液在试管内对黄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与水浸液对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病毒作用可能与槟榔中的鞣质有关。 3.对胆碱受体的作用:槟榔碱与毛果芸香碱作用相似,可兴奋M- 胆碱受体引起的腺体分泌增加,特别是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另外可增加肠蠕动,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并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兔应用后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拟胆碱作用,猫注射小量槟榔碱可引起皮层惊醒反应。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毒性、其他作用: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或惊厥。小鼠注射槟榔碱可抑制正常活动,对氯丙嗪引起活动减少及记忆力减退有改善作用。已证明槟榔中含有对人的致癌物质。常嚼槟榔者有味觉减退,食欲增进,牙齿松动现象,腹泻少,咽痛者少,口渴者少,肠寄生虫少,并可治腹痛。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兔,猫,小鼠。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方一:小檗皮、广木香、香附、藏菖蒲、茜草、槟榔、短管兔耳草、姜黄。
方二:六味锦鸡儿汤散:藏木香,鬼箭锦鸡儿,草果,槟榔,小豆蔻,高良姜。
方三:十三味豆蔻散:小豆蔻,蒺藜,光明盐,水獭肉,冬葵子,螃蟹,芒果核,麝香,蒲桃,大托叶云实,槟榔,山柰,荜茇。
|
药性 | 味苦、辛,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用于肾病,洁齿。
|
用法用量 | 配方用。3~9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小檗皮、广木香、香附、藏菖蒲、茜草、槟榔、短管兔耳草、姜黄。共研细末,蜂蜜调和,满口含嚼。可治齿龈病。 方二:六味锦鸡儿汤散:藏木香200g,鬼箭锦鸡儿200g,草果100g,槟榔100g,小豆蔻100g,高良姜100g。以上六味,共研细粉,混匀。用于肾劳伤引起的肾腰痛,胯关节痛。每服3~5g,一日2次,用奶茶煎服。 方三:十三味豆蔻散:小豆蔻40g,蒺藜80g,光明盐40g,水獭肉60g,冬葵子30g,螃蟹70g,芒果核70g,麝香10g,蒲桃70g,大托叶云实70g,槟榔80g,山柰40g,荜茇40g。以上十三味,除麝香另研外,其余共研细粉,过筛,将麝香细粉加入,混匀。用于寒“风”引起的肾腰疼痛、尿闭等病。每服1~2g,一日1次,开水送服。 |
考证 | 据《晶珠本草》记载:槟榔治肾病,为上品净牙药。著名的槟榔果作为茶饮。槟榔树树干高大,灰白色,根和茎端粗细均匀,叶长、果实外面状如用草包裹三层,果尖朝下,内有种子一枚,坚硬,上端突出,下面扁平,上端有如脑状突粒,侧面有发光泽的脉纹。据查证,本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
药物应用鉴别 |
近期更新
- 黑云母_藏名:浪采那保
- 红花岩黄芪_藏名:塞玛玛保
- 白花绿绒蒿_藏名:欧贝嘎保
- 黑沉香_藏名:阿尔那合
- 蜣螂虫_藏名:赛布尔
- 红沉香_藏名:阿玛尔
- 大花红景天_藏名:索洛玛保
- 儿茶_藏名:桑当加保
- 小叶鼠李_藏名:桑当赛保
- 碱毛茛_藏名:索登木巴
- 球果藤_藏名:萨摘切哇
- 白沉香_藏名:阿尔加
- 五脉绿绒蒿_藏名:欧贝莪保
- 蝽象_藏名:赛窝
- 蒲桃_藏名:萨摘琼哇
- 斑翅山鹑_藏名:仆巴
- 全缘绿绒蒿_藏名:欧贝赛保
- 草血竭_藏名:拉冈用哇
- 长耳鸮_藏名:森夏
- 藏紫草_藏名:芝莫合
- 巴豆_藏名:丹饶合
- 赤石脂_藏名:森德拉
- 藓生马先蒿_藏名:漏日莫保
- 核桃_藏名:达尔嘎
- 葡萄_藏名:根哲
- 百里香壮鹃_藏名:塔丽恩保
- 菥蓂_藏名:折嘎哇
- 羌活_藏名:志那合
- 狍_藏名:卡夏
- 黑果枸杞_藏名:旁那摘吾
- 川滇香薷_藏名:息柔莫保
- 耧斗菜_藏名:益毛代金
- 猪毛菜_藏名:达才尔
- 铅_藏名:夏尼
- 紫鑛_藏名:麻茹泽
- 裂叶独活_藏名:巴木保
- 青海沙蜥_藏名:木吾
- 鬼臼_藏名:噢莫色
- 岩鸽_藏名:普荣
- 紫菀_藏名:麦朵漏莫
- 螃蟹_藏名:德森
- 垂果大蒜芥_藏名:岗托巴
- 野韭_藏名:龙郭给孜
- 疣鼻天鹅_藏名:昂哇
- 尼阿洛_藏名:尼阿洛
- 藏雪鸡_藏名:公莫
- 广酸枣_藏名:娘肖夏
- 狐_藏名:哗
- 秦皮_藏名:达布桑
- 毛莲蒿_藏名:坎巴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