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4日,国医大师晁恩祥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讨会暨83岁寿诞在北京翰林书院隆重召开,国医大师晁恩祥及其学生、弟子、医院代表齐聚一堂,就如何更好地学习、继承和发扬国医大师晁恩祥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会上,晁恩祥特别强调了医者的医德医风问题,语重心长的嘱咐大家:“为医者,应不忘初心,要对中医有诚心,对学术有诚信,更要对患者有诚意。”
怀初心 砥砺前行60载
1962年,晁恩祥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作为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中医大学毕业生,他和夫人王秀珍响应国家号召,为支援边疆,从北京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始了长达22载的基层行医生涯。
“现在的学生找工作时会提各种条件,我们那时候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内蒙古支边,一待就是22年。”晁恩祥说起往事,依旧历历在目:“记得1967年和1968年的春节,我们防克医疗队大年三十还奔波在为乡亲们看病的路上。1968年我到了莫里达瓦旗,那地方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冬季,到处都是白雪皑皑,根本找不到路。我们沿着电话线一直走,在雪里步行了8个多小时才到老乡家里。”
在扎根基层的日子里,晁恩祥亲眼看到了内蒙古农牧林区缺医少药的不便和老百姓对医疗的需求。他多次参加农牧区的下乡医疗带教、防治克山病活动,深感下乡可以大大锻炼自己行医的能力。这段经历也促使他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术,坚持每天清晨5时起床看书、写作。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重传承 巧手妙施治“风咳”
2003年SARS肆虐,晁恩祥是北京首位去广东参与会诊治疗的专家,更是首位为感染SARS患者临证切脉的中医专家。2003年1月中旬,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收治了几名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在当时防护措施还不到位的情况下,晁恩祥临危受命赴广东会诊,“为迅速获得第一手资料,我直奔病房。当时,8位病人都属严重肺部炎症患者。”通过了解病情,晁恩祥从温病辨证,提出了清热化湿、解毒益气的治病思路。后来,这也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中医药防治SARS方案的参考内容之一。此后,作为原卫生部突发传染病专家组成员及国家中医药局突发传染病专家组副组长,晁恩祥近10余年来一直在SARS、人禽流感、甲流等突发传染病的防控一线战斗,参与了多个传染病的防治方案研究和制定。
晁恩祥注重中医的继承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他在呼吸科门诊中发现有一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于传统的咳嗽,以反复不断的干咳为主,伴有咽喉部发痒,咳嗽通常为阵发性、挛急性的呛咳、急咳,常由冷热变化、花粉、污浊空气等刺激引发,具有“六淫”中“风”的特点。他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大量临床案例,并反复论证,创立了“从风论治”的治疗原则和“发时疏风解痉、宣肺平喘,平时扶助正气、固本培元”的治疗理念,创新了中医“风邪”理论,形成了风咳、风哮辨治体系,丰富了中医药对现代疾病的认识。
晁恩祥始终坚持“读经典,做临床,取众长,细观察,善思悟”,认为中医的发展要增自信、重传承,并以此教导和激励学生、弟子。
崇医德 大医精诚莫若此
“我愿以此纯洁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这是晁恩祥老最敬仰的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的誓言。他主张医精为业、心诚待人,认为对中医要有诚心,对学术要有诚信,对患者要有诚意,特别崇尚大医精诚,多次在大型学术会上讲解医德医风,大医精诚。
晁恩祥曾为多位中央首长看过病,曾获“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但无论是面对中央首长还是普通患者,他都耐心细致,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一个来自陕西农村的患有肺间质纤维化的小女孩,家庭非常贫困,她每次来看病,晁恩祥都会免去她的挂号费。由于号源有限,许多远道而来的患者常常当天挂不上号,晁恩祥经常嘱咐加号,一上午常常忙得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每当学生们试着劝他下次再加号时,晁恩祥总是温和而坚定地说:“古人讲,见彼苦劳,若己有之。人家那么远冲着我来,就是想早日摆脱病痛折磨,我累一点又算什么。”
晁恩祥崇高的医德医风也和他良好的家德家风一脉相承。多年来,晁恩祥身兼数职,不断往来于全国各地,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但工作再忙,家人始终在他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