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汇聚一方名医 传承中医文化

编者按:中医药在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辨证论治的思维特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通过名医馆、文化馆等建设,不仅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医务人员的素养和凝聚力,还能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提升医院整体的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拥有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针灸传承专家郭诚杰教授,各级名老中医36位,汇聚了陕西省中医的优势资源。因此,该院从2012年开始建设名医馆并于2013年底正式开馆。

 

名医馆注重名老中医之间的交流与传承,注重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和评价的研究,通过名家带动名科、名院建设,继而建立起独具中医特色的“诊”“案”“调”“管”“养”齐备、产业链条完整的健康服务连锁机构。

 

义诊拉近专家与百姓距离

 

以“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郭诚杰教授为代表的专家教授多次多点参加街头义诊、县乡基层义诊、社区义诊,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名医馆国医圣手的仁心妙术,从而感受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张学文教授还为基层市民做《浅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保健知识讲座,使当地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医魅力,领略到了大医风采,对发挥中医特色诊疗方法,普及中医药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此外医院定期选派名老中医药专家到咸阳周边13县区进行义诊,将中医简、便、廉、验的优质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使老百姓不出远门就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全国各地慕名寻求名医诊病者络绎不绝,往往是一号难求。

 

交流促进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医院名医馆肩负着医疗服务、学术传承、人才孵化的多重任务,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确定的“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临床应用基地”,医院积极引进互联网、传感器、地理信息等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对名医大家的临床诊疗进行全程直播,使在院学习的各级各类学生、进修医师、本院年轻医生最大限度受益于名医名家临床带教资源。

 

通过举办各种学术会议,特别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会议等多种形式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发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例如,去年医院承办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国医大师李济仁、张学文、郭诚杰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天津、安徽、山东、吉林等地的知名中医药专家就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传承方法、思路进行了研讨。

 

领导重视 规范管理

 

在名医馆建设和管理方面,医院做出重点部署,从环境建设、医院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优化管理体系,建章立制,完善制度,责任落实到位。医院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主管院长负责,专人组织管理,制定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办法。

 

名老中医工作室主要包括名中医临床经验示教诊室、名老中医示教观摩室、名老中医资料室(阅览室)。每一工作室都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有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

 

每个工作室建有学术经验传承团队,配备有工作室负责人、工作室秘书,对2名副高以上职称和5名中级职称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整理、总结、保存、研究、提炼,形成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医案。

 

在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在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医院制定了《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医院领导通过考察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名医馆、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创新设计,使名医馆在建筑风格、内部装潢上充分体现出中医药文化元素。如今运行两年多,受到周边百姓的热捧,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代表团前来考察与学习,已成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窗口与媒介。

 

服务提升品质 树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