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署 纳鼻疗法 刺血疗法 按摩疗法
纳鼻疗法 细辛适量,研为细末,每取少许搐鼻取嚏。此为救急之外治法,适用于夏季外感暑邪,气机郁闭而见头昏而晕、胸闷心烦,甚则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者。
药浴疗法 藿香、佩兰、香薷、薄荷各等量,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次10-30分钟。适用于肢体重困,或伴发热者。
刺血疗法 常用穴位为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等。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轻症者,刺血后挤出血数滴,片刻可缓解。
按摩疗法 轻症者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穴,以拇指由轻至重在这些穴位上掐压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者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可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3-5分钟。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花,高贵典雅,素有“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的美誉,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牡丹性平,味苦淡,有滋阴平肝、化湿逐水、活血散瘀、调经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吐血衄血、骨蒸潮热、痛经经闭、跌打损伤、高血压病等症。《本草纲目》曾记载:“牡丹惟取红白单瓣者入药,其千叶异品,皆人巧所致,气味不纯,不可用。”意思是说,只有红、白单瓣牡丹花才可入药。
临床上,牡丹花主要用于痛经的治疗。取牡丹花、月季花各3克,酒酿(俗称甜酒)100克,混匀后,放在锅中隔水炖沸,稍温,分顿食用,连服5天;也可取牡丹花、桂花各6克,黄酒100毫升,在锅中隔水炖沸,稍温,早晚服,连服1周;或取牡丹花3克,延胡索、川楝子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此外,牡丹花还可用于食疗,牡丹银耳汤清肺热、益脾胃、滋阴生津、益气活血;牡丹花粥活血调经;牡丹熘鱼片滋阴平肝、化湿逐水、活血散瘀、调经。
牡丹花的根皮亦可入药,称为牡丹皮,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活血药之一,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牡丹皮还有镇静、安眠、镇痛及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下一篇:我国泡温泉的历史“洗药浴”
近期更新
- 藏医药浴疗法
- 瑶族药浴如何选药
- 庞桶药浴 瑶族传统外治法
- 蒙医疗术治疗皮肤科疾病
- 瑶族庞桶药浴19方
- 药浴熏蒸也须辨证
- 春季药浴祛火排毒
- 瑶医庞桶浴
- 中药药浴夏秋常见病
- 中医药浴 神爽气舒
- 藏族的淋浴疗法
- 中医独具特色诊疗方
- 苦夏中药浴七法
- 藏族沐浴疗法
- 家庭药浴 泥敷治病
- 艾灸养生亚健康调理技术
- 药浴疗法发汗适中
-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 药浴助你解暑热
- 我国泡温泉的历史“洗药浴”
- 不方便吃中药 且看中医的“药浴疗法”
- 藏医药浴治顽疾
- 祛暑防痱药浴
- 哈医药浴止疼痛
- 皮肤病用藏药浴:民族奇术
- 痱子 中草药浴
- 洗个草药浴 少生皮肤病
- 药浴治感冒发烧
- 中医治“脱骨疽”糖尿病足
- 泡药浴治老人便秘
- 中药外洗治皮肤病
- 药浴法治疗皮肤病
- “糖友”肤痒药浴施治
- 药浴治老年腰腿痛 鼻衄验方
- 足浴疗方治 原发性高血压
- 三偏方治疥疮
- 关节疼痛药浴可治
- 泡泡脚经期轻松度
- 中医外治浴足法 轻松降压
- 中风便秘脐周药浴
- 足部药浴治疗头痛
- 药浴美容的机理
- 自煎药液蒸汽熏脚 药浴疗法治风寒感冒
- 药浴养颜增神润
- 艾叶泡脚 感冒中药浴
- 中药浴足巧治足癣
- 银屑病药浴疗法
- “老寒腿”药浴方
- 风湿关节痛药浴有良方
- 蒙药浴治疗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