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Chan gao mu jiang zi
|
傣药名 | 埋迷龙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樟科植物潺槁树的根皮、树皮和叶。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潺槁树 Litsea glutinosa(Lour.) C.B.Rob.又名:潺槁木姜、厚皮楠、香胶木、山胶木、青桐胶、野果木、牛耳枫、山加龙、潺果、三苦花《中药大辞典》。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 3~15m。小枝、叶柄和花序有疏柔毛,树皮有黏质,全株有香气。单叶互生,叶柄长1~ 2.6cm;叶片近革质,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5~10 cm,有时达 26 cm,宽 5~11 cm,幼时两面均有毛,老时上面仅中脉略有柔毛,下面有柔毛或近无毛。小花黄色,雌雄异株;伞形花序于枝端腋生,单生或几个成复伞形花序;总花梗长2~4 cm或更长;花梗密被黄色绒毛;苞片 4;花被不全或缺;能育雄蕊通常15枚,或更多,花药4室,内向瓣裂。果实球形,直径约7 mm,果梗增粗,果托略膨大。花期 5~6月,果期 9~10月。
生于海拔 500~1100m的山地林缘或疏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洗净切细晒干;或用鲜品。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叶含柚皮苷(naringin),紫云英苷(astraga-lin),槲皮素一3一鼠李糖苷(quercetin-3-rhamnoside),山萘酚一7一葡萄糖苷(kaempferol-7-glucoside),蹄纹天竺素一3一葡萄糖苷(pel-argonidin-3-glucoside)[1],鞣质(tannin)[2]。树皮含有水溶性的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其中木糖与阿拉伯糖的摩尔比为1.O:3.4[3]。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性凉。有毒。入水、风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杀虫止痒.祛风除湿,凉血止血。
|
主治 | 主治“兵洞飞暖龙”(疔疮痈疖脓肿),“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把办哦勒”(外伤出血)。
|
用法用量 | 外用:根适量,磨水擦;根皮或树皮适量,研粉撒伤口;或鲜叶捣烂敷。
|
注意事项 | 本品有毒,不作内服。
|
附方 | 1.治“兵洞飞暖龙”潺槁木姜子根适量,用水磨汁擦患处。(景洪市傣医淀温囡验方)
2.治“拢梅兰申”潺槁木姜子叶、姜黄、野姜鲜品各适量,捣烂,包敷患处。(景洪市傣医波为三验方)
3.治“把办哦勒”潺槁木姜子根、树皮干品各适量。研粉,撒于伤口。(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
潺槁木姜子_傣药名:埋迷龙
上一篇:紫雪花_傣药名:比比亮 下一篇:泰国大风子_傣药名:麻补罗勐泰
近期内容
- 印度枳_傣药名:麻丙罕 1544次
- 木荷_傣药名:埋吐罗 1471次
- 大叶斑鸠菊_傣药名:当毫温 1544次
- 黄花稔_傣药名:罕满龙 1470次
- 蔓荆_傣药名:管底 1515次
- 马齿苋_傣药名:帕拨凉 1570次
- 土连翘_傣药名:埋宋戈 1456次
- 野花椒_傣药名:麻献 1540次
- 两面针_傣药名:嘿喃活 1500次
- 夜花_傣药名:沙板嘎 1428次
- 黄牛木_傣药名:埋丢闷 1507次
- 黄瓜_傣药名:滇常 1455次
- 绣球防风_傣药名:芽冬买蒿 1443次
- 姜黄_傣药名:毫命 1541次
- 水牛角_傣药名:槁怀 1443次
- 常绿荚蒾_傣药名:埋昂 1458次
- 水牛胆_傣药名:咪怀 1514次
- 九翅豆蒄_傣药名:贺姑 1472次
- 大麻药_傣药名:托也腾 1388次
- 香茅草_傣药名:沙海 1620次
热门内容
- 马连鞍_傣药名:麻新哈布1954次
- 金刚纂_傣药名:些拎1794次
- 斑鸠窝_傣药名:丹晒1727次
- 黄球花_傣药名:山黄广1635次
- 刺天茄_傣药名:麻王16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