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葫芦茶_傣药名:丹火马

汉语拼音
Hu lu cha
傣药名
丹火马
别名
中药材基原
为豆科植物葫芦茶的全草。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葫芦茶 Tadehagi triquetrum(L.) Ohashi 亚灌木状草本或半灌木,高达lm。根发达,时有侧根。茎直立,与枝均有棱,棱上具粗毛,老渐脱落。单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6~15cm,宽1.2~3.5cm,下有具宽翅的柄,形似葫芦,又像一把打开的剃头刀,翅柄基部有大托叶2枚,托叶披针形,长约2cm,上有纵槽纹,翅顶有刺状小托叶2枚。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达35cm;花萼钟形,萼齿较长,不等大;蝶形花冠浅紫红色,长约7mm,旗瓣扁圆形。荚果扁平或长圆形,长约4cm,具5~8节,被毛,节间略收缩而呈波状,每节有种子1粒。花期7月,果期8~10月。 生于低山、平坝路边灌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鲜用。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茎枝多折断,基部木质,圆柱形,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上部草质,具三棱,棱上疏被粗毛。叶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6~15cm,宽1~3.5cm,表面红棕色,下面主脉上有毛,革质;叶柄长0.8~3.5cm,具阔翅;托叶有时可见,披针形,淡棕色。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扁平荚果,长2~5cm,有4~8个近方形荚节,被毛。气香,味微甘。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为4~5列类圆形薄壁细胞,棱角处有3~4列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断续成环。韧皮部狭窄,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较大部位;木射线宽1~3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径向排列。髓部三角形。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化学成分
全草中含元羁萜(friedelin),表无羁萜酶(epi-friedelanol)和豆甾醇(stigmasterol)[1]。另外叶中含鞣质(tan-nin)7.1%~8.6%,二氧化硅0.5%~2.32%,氧化钾1.3%~3.0 %[2]。
药理作用
性味
味微苦、涩,性凉。入水、风塔。
功效
清热解毒,刮水消肿,利胆退黄,调补水血,固脱。
主治
主治“拢沙龙接火,唉”(咽喉肿瘤,咳嗽),“拢泵”(水肿),“拢案答勒”(黄疸),“拢匹勒”(产后诸疾),“混趟”(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叶10~15g;根50~100g。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拢沙龙接火,唉”,“拢泵”葫芦茶15g,含羞草10g,排钱草10g,排钱藤10g。煎汤内服。 (勐腊县傣医波溜燕验方) 2.治“拢案答勒”,“拢泵”葫芦茶根50g,煎汤内服;茎叶适量,煎水外洗全身。(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3.治“拢匹勒”葫芦茶15g,老鸦糊15g,小齿椎花15g。煎汤内服。(景洪市傣医波玉思验方) 4.治“混趟”葫芦茶根100g,煎汤内服。(景洪市傣医波温囡验方)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参考
《中华本草》傣药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