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 温和灸可促进醒脑开窍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88年首先命名的一组原因不明,各种实验室检查或体格检查均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持续存在时间≥6个月或者以上的一种长期疲乏无力状态,不能通过卧床休息而缓解的全身不适、精神萎靡、手足酸软、记忆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等一系列症侯群而言。中医学中没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记载,但对“疲劳”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论述。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如“倦”“懈怠”“懈惰”“四肢不举”“四肢劳倦”“四肢不欲动”“身重”等相关论述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极为相似。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规律久则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四肢肌肉失养;长期处在焦虑、紧张、恼怒、恐惧中,思虑伤脾、怒则伤肝、恐则伤肾;肝郁与脾肾气虚互为因果,易致肝郁气滞疏泄失职;长期处于久坐和视力疲劳的状态损伤血肉,而体力劳动者长期久立、久行损伤筋骨;长期卧床的人耗气;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思虑过度、过劳伤脾,房劳过度则耗伤肾精等,均可引起肝失疏泄脑神的功能失调进而导致五脏的气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

 

    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采取遵《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之思想,仿《玉龙经》:“百会在顶,应天主乎气;涌泉在足底,应地主乎精;璇玑在胸(神阙在腹),应人主乎神;得之者生,失之者亡,应乎三才也。”选取百会、神阙、涌泉三才(穴)灸法。令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术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纯艾条使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原则,按百会→神阙→涌泉的顺序各灸15至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灸5天休息两天再如法灸下一个5天。

 

    方中百会穴位于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的头部,温和灸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宣畅气血,醒脑开窍,旺盛阳气,升阳举陷,益气固脱,升提收摄之功。神阙穴位居脐中,又名脐中、气舍、气合、环谷、维会、命蒂等。为先天元神出入之道,其处凹陷空缺,历代针灸医籍均视为人体要穴。此穴属任脉,通过经络关系督脉“贯脐”“过脐中央”,故在肚脐眼施术可以激发经络之气,通过任督二脉总理人体诸经百脉、五脏六腑,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调整脏腑平衡的功效。涌泉穴位于脚心是肾经的井穴,中医喻其为“水之源头”,十二井穴中唯有涌泉能滋阴益肾,平肝息风,具有补益功效。取百会、神阙、涌泉三穴同用温和灸后共奏平衡阴阳、沟通上下,协调内外,使脏腑气血功能条达则气血运行正常,四肢百骸得到营养濡润则疲劳即可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