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的伤寒、副伤寒

据报道,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部分中小学近日暴发甲型副伤寒疫情。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对甲型副伤寒这一疾病的关注。

伤寒、副伤寒是一类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是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两者病理变化、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相似,其中副伤寒有甲、乙、丙3种类型。病原菌分别属沙门菌A、B、C组。

副伤寒分布全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潜伏期为1—10天。流行病学分析发现,伤寒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甲型副伤寒发病率则逐年上升。副伤寒急性起病为多,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或结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热型不如伤寒典型,头痛全身不适常见。可有脉搏迟缓、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表现。败血症型常有骨、关节、脑膜、软组织等处化脓性迁徙性病灶。甲型副伤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传播,其中通过水源传播的机会最大。苍蝇也是传播媒介之一。人一旦饮(食)用了被副伤寒杆菌污染的水或食物,或者接触到病人使用的物品后未清洁就进食等,就容易被染上该疾病。

预防伤寒、副伤寒,重在把好“病从口入”关。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和瓜果,不生吃或半生吃毛蚶、牡蛎、蛏子等海产品,剩饭剩菜、海产品等食用前一定要烧熟煮透;生食的瓜果要洗干净,最好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食用,不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苍蝇,清除垃圾。

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按肠道传染病隔离,直至停药后一周,大便培养两次阴性为止。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选用煮沸、消毒药浸泡等方式消毒。应急性预防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天2次,服用3—5天。对疫情暴发地区及毗临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种。副伤寒的预后较好,病死率低于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