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乡村中医 中医药技能培训 社区义诊

陕西潼关县荒移村乡村中医刘永生,不分昼夜,逢人求诊从不推辞,38年来,先后接诊病人9万余人次,出诊近万次,默默守护着当地百姓的健康,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乡村里的120”。

学医技帮助乡亲

刘永生高中时陪母亲看中医,几服药下去病就好了。看到几味草药,能治病又便宜,就暗下学医的决心。

40年过去了,他依然记得第一本启蒙他的书籍《中医入门三字经》,“学中医,并不难,思想红,志更坚”。

医院劳动见习期间,刘永生掌握了打针、急救等基本知识。跟中医大夫学习望闻问切诊法,还讨到不少民间土方验方。

刻苦钻研让刘永生对医学认识日渐长进。高中毕业,他如愿成为一名乡村赤脚医生。那年春天正值麻疹病流行,很多小孩发烧、出疹子,他配板蓝根、鱼腥草、柴胡、金银花等熬成汤,疗效颇好,让乡亲们刮目相看。

百姓需要啥就学啥

“没有受过正规医学教育是我最大的遗憾。”对于立志当一名好中医的刘永生来说,他对科班出身的医生艳羡不已。

为缩小与科班生的差距,他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自费参加各种专业特色培训,学习“火针疗法”“走罐疗法”“刺血疗法”“透皮疗法”等。

1978年,村上有个小孩左臂意外脱臼,复位没有成功。刘永生和家长赶紧将孩子送到县医院,只见大夫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部,另一只手的拇指压住肘关节,轻轻一推就复位了。这件事深深刺激了他,让他意识到当医生光凭勇气和热情不够,还需真本领。于是,他又到县医院骨科学习,直到学会这门技术。

“他看过的医书不知有多少本,光笔记就70多本,为了练习针灸手感,他直接在自己身上扎。”妻子是她勤学苦练的见证者。

从医的几十年里,刘永生通过自学和见习,不仅熟练运用针灸、火针、按摩、以及刺血疗法,还学会了洗胃、急性外伤处理、导尿技术和骨科的基本常规检查。

“我把患者当亲人”

83岁的杨志学是参加抗美援朝的老红军,恶性肿瘤、心衰等疾病折磨得老人直想轻生。刘永生几乎每天到老人家里去一次,最多时,一天5次到老人家里,查看病情,开导老人。他对老人说,“叔,从今儿起,你的医药费我全免。我不光是医生,也是你的儿子。儿子给父亲尽孝道,是应该的。”老人握住刘永生的手,眼泪夺眶而出。

乡亲们说,不论什么病,只要到了刘永生那里,总会尽力想办法救治。他待患者似亲人,以心换心,对孤寡老人不仅治病还尽孝道。   

从农村长大的刘永生最理解贫困的难处,他总是先看病后收钱,甚至看病不收钱。

在刘永生的卫生室,没有不必要的检查,没有昂贵的药品,最多的是传统疗法。火针疗法他只收10元钱,对贫困家庭还都免费。

村民刘转玲的儿子突然肚子疼得直打滚,刘永生判断为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送县医院。刘转玲急得直哭,“家里哪有钱上医院。”刘永生随即垫付了2000块手术费。

“付出不是为了回报,我给他们钱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钱。”朴素的话语背后是这位村医高尚的思想境界。

离不开这样的乡村医生

在荒移村所处的整个东塬,村民身体不舒服了去卫生室;要是行动不便没法出门,一个电话医生会赶到床前;更严重的病人会有医生亲自护送到有条件的大医院治疗。

这样的好医生深深地感动着老百姓。“千万不要把刘大夫调走,我们离不开这样的乡村医生。”

刘永生常说,我热爱医生这个职业,我的心和患者息息相通,我看病的秘方就是以心换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我一定要为乡亲们的健康服好务,服务一辈子。

近日,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开展“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免费为社区居民按摩、针灸、拔火罐、刮痧等服务。

现场共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及中医保健宣传小册子356册、控油壶100个、通过测血压、把脉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情况,给出行之有效的中医保健方案203份。

据介绍,志愿活动将持续一年,由中医内科、针灸推拿康复科、骨伤科、外科、儿科等来自临床近100余名党员志愿者参加,拟在多个社区间轮流开展中医药义诊咨询、健康知识讲座。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河南分会日前在郑州成立,推选河南中医学院组织部徐江雁、冯民生分别当选会长、秘书长。郑玉玲、李建生当选名誉会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靳琦等出席成立大会,来自河南的近50位校友参会。(张敬升)

河北省中医院急救站点日前开点运行,承担辖区内的院前急救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