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不可不说“双弓米”
双弓米,其实是粥字的拆写,古时有位书生家贫,经常有好友来探望他,留客人吃饭时,他不好意思说只有粥来款待,于是说“啜少许双弓米”。
文人固然幽默,但粥能养胃益气、滋润脏腑,确实是理想的自然食品。
大米和小米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用来熬粥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里叫做“米油”,俗称粥油。很多人对它不以为然,其实,它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体弱的人,尤其是因病胃口不好的人,多饮用很有益处。
因此民间有“米油赛参汤”的说法。“米油赛参汤”,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是旧时用米油代替母乳哺育婴儿,是确有其事的。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季,天气变化往往会使人措手不及,冷暖变化的不规律,使得支气管炎、哮喘、胃病等疾病多在这个季节发作或者复发。清代医家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对药粥的医理做了详细的阐述:“米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也。”粥中再配伍一些预防秋季多发病的对证药物,就能有针对性地提高粥的防病治病功能,从而预防或减少秋病给您带来的烦恼。
介绍几款适宜家常食用的秋季养生药粥:
1:生地粥 鲜生地黄25g、大米100g。生地黄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熬沸约半小时,滤汁,依前法再熬一次后去渣,与前药汁合并,再浓缩为50~100毫升备用。将煮好的白粥趁热掺入生地汁搅匀,可佐适量调味品矫味。可用于阴虚燥热、口渴心烦、肺燥所致的久咳难愈、少痰咯血等症。
2:菊花粥 菊花10~15g。粳米100g。方法一:采菊花去蒂,晒干碾成细粉备用,粳米100g煮粥,待粥煮熟时调入菊花,再熬一、二沸即可。方法二:将菊花煎汤10~15分钟后,滤汁去渣再同粳米煮成粥。可用于秋季风热感冒、鼻塞流涕、咽喉干燥、目赤肿痛等。同时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头晕目眩、口苦舌干等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3:决明子粥:决明子15g、粳米100g、杭白菊10g。先把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黄并有香气溢出,冷却后与杭菊同煎15分钟左右,滤渣取汁,放入粳米煮粥,待粥即将出锅时,可放3~5滴食醋再煮一、二滚即可。适用于秋季肝气郁火所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目赤肿痛、怕光流泪、头胀眩晕、大便干结等临床表现者。
此外,百合、薏米、可益补肺气;淮山药、芝麻补益肝肾;这些都是很常用的秋季食补药材,大家在中药店就可买到。
要注意的是,煮粥所用的锅必须干净,所用的米必须是优质新米,否则,粥的滋补作用会大打折扣哦!
文人固然幽默,但粥能养胃益气、滋润脏腑,确实是理想的自然食品。
大米和小米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用来熬粥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里叫做“米油”,俗称粥油。很多人对它不以为然,其实,它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体弱的人,尤其是因病胃口不好的人,多饮用很有益处。
因此民间有“米油赛参汤”的说法。“米油赛参汤”,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是旧时用米油代替母乳哺育婴儿,是确有其事的。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季,天气变化往往会使人措手不及,冷暖变化的不规律,使得支气管炎、哮喘、胃病等疾病多在这个季节发作或者复发。清代医家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对药粥的医理做了详细的阐述:“米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也。”粥中再配伍一些预防秋季多发病的对证药物,就能有针对性地提高粥的防病治病功能,从而预防或减少秋病给您带来的烦恼。
介绍几款适宜家常食用的秋季养生药粥:
1:生地粥 鲜生地黄25g、大米100g。生地黄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熬沸约半小时,滤汁,依前法再熬一次后去渣,与前药汁合并,再浓缩为50~100毫升备用。将煮好的白粥趁热掺入生地汁搅匀,可佐适量调味品矫味。可用于阴虚燥热、口渴心烦、肺燥所致的久咳难愈、少痰咯血等症。
2:菊花粥 菊花10~15g。粳米100g。方法一:采菊花去蒂,晒干碾成细粉备用,粳米100g煮粥,待粥煮熟时调入菊花,再熬一、二沸即可。方法二:将菊花煎汤10~15分钟后,滤汁去渣再同粳米煮成粥。可用于秋季风热感冒、鼻塞流涕、咽喉干燥、目赤肿痛等。同时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头晕目眩、口苦舌干等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3:决明子粥:决明子15g、粳米100g、杭白菊10g。先把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黄并有香气溢出,冷却后与杭菊同煎15分钟左右,滤渣取汁,放入粳米煮粥,待粥即将出锅时,可放3~5滴食醋再煮一、二滚即可。适用于秋季肝气郁火所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目赤肿痛、怕光流泪、头胀眩晕、大便干结等临床表现者。
此外,百合、薏米、可益补肺气;淮山药、芝麻补益肝肾;这些都是很常用的秋季食补药材,大家在中药店就可买到。
要注意的是,煮粥所用的锅必须干净,所用的米必须是优质新米,否则,粥的滋补作用会大打折扣哦!
上一篇:老年人饮食养生,要因人因时
下一篇:漫话中老年人的皮肤保健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