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华文明之自然国学的最高精华
•中国医学从起源到今天,5000多年的发展可以分出阶段,但从未发生断裂;有突破和创新,但从无模式转换;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临床防治一脉相承地发展至今,形成一个历史与逻辑高度统一的学术体系。
•起源于中国的和西方的自然科学的各学科的成就,到19世纪末已经全部融合了——只有中医是个例外,至今与西医学格格不入,找不到可融合的基本点。即使由政府决策和推动也不能促其融合。
•两千年前确立的理法方药体系之所以一直有效地主导临床防治至今,在于它如实地认识和掌握了健康与疾病的客观规律,如实地认识和掌握了对病变进行有效调理的机制和规律。这种“两千年一贯”,在世界医学中是独一无二的。
中医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科学结晶,是中华文明之自然国学的最高精华,它像喜马拉雅山耸立在地球东方一样,历经几千年的沧桑磨砺,高高地昂立于世界科学之林。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不管从中医的学术和实践中能够找到多少不足和缺陷,但中医对人的健康与疾病客观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认识恰是一库沉于河底的黄金真理。新世纪新千年的新时代潮流,终于开始冲散那牛粪一样的泡沫,使我们看到沉在水底的黄金真理之光。
通过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系统比较,把中医放到人类文明的整体坐标上来看,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华民族以5000年的医学实践,创造了三项伟大奇迹:世界多元医学中唯一不中断地发展至今、中国多门自然科学中唯一不与西学融合、两千年前确立的理法方药至今主导临床。
世界多元医学中唯一不中断地发展至今
人类文明有5个主要发源地,即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这5个文明发源地都孕育产生了自己的医学。但是,诞生于不同文明母体的多元医学,后来的发展非常不同。
古埃及早在公元前525年就被波斯帝国吞并,后又为希腊人所统治,其早期文明连同其医学过早地衰落了。古巴比伦也于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帝国吞并,其古代文明连同其医学也过早地中落。古印度于公元前6~4世纪先后被波斯帝国、马其顿一度占领,其后虽然继续发展了自己的文明和医学,但是12~14世纪以后也相对落伍了。
古希腊的医学是欧洲的一个高峰,并延续到罗马时期,但后来发生了一次断裂、一次转折。断裂发生在“中世纪”(公元476~1640年)那“黑暗的一千年”,“医学真正成了神学的婢女”,形成“宗教医学”,医学神学化,学术凋敝。转折从1543年维萨里出版《人体的构造》开始,在欧洲发生医学革命,医学挣脱宗教的桎梏,用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成果和还原论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医学问题,重新建立崭新的“机器医学”“生物医学”,经过400多年,发展成为今天所见的西方医学体系。现行的西方医学体系,不但清除了宗教神学的影响,而且也不包含古希腊医学的一个字,是16世纪以后重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只有中国医学是个例外,从起源到今天,5000多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可以分出阶段,但从未发生断裂;有突破和创新,但从无模式转换;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临床防治一脉相承地发展至今,形成一个历史与逻辑高度统一的学术体系,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个奇迹。
中国多门自然科学中唯一不与西学融合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具有客观真理性,是对自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而不具有民族性和国别性。对于同一自然规律,不同民族可以从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不同的研究,得出不同的认识,当认识达到真理水平时,必然会走向统一,真理是一元的。
自然科学的起源是多元的,同一学科也会有多种流派,对于同一规律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学说,只要认识达到真理水平,就必然地统一于一元化的真理。
中国和欧洲是自然科学的两大主要发源地,在历史上创造了各自的辉煌,在公元后的十多个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长期遥遥领先。但在16世纪以后,欧洲发生科学技术革命,逐步赶上和超过中国,开始了中西科学相融合的过程。到19世纪末,中国的数学、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成就,已经与西方这些学科的成就全部融合,只剩下一个例外——医学。中医学与西医学至今格格不入,找不到可融合的基本点,这是中医创造的又一奇迹。
上一篇:漫话中老年人的皮肤保健
下一篇:社保卡应用常识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