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西南联大”
中医兴,须人杰。1954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应运而生。一批中医药大家组成的群体,在时代变革与传统文化发生冲突时,秉承“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宗旨,以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和学术自由这两块基石,成功实现了中医教育由传统师承模式向现代院校教育模式的转换,造就了中医行业的一代大师。可以说,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浓缩的新中国中医药文化史和教育史。
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摇篮”的南京中医药大学,不止在于她拥有一大批名扬四方的中医药大家,不止在于她向全国输送了一大批学有专长而无私奉献的栋梁之才,不止在于她编写了一系列的中医高等院校教材,更在于她在艰苦岁月中形成的坚定信仰、自强奋进、开拓创新和奉献精神,从而展现出中华民族灵魂中的珍贵品质与向上力量。在这里,我们看到一座座精神丰碑,一个个人格典范,一门门学科基石,虽然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让我们景仰、敬佩、自省。
今天,中医已今非昔比,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先贤们,可以感到欣慰了,当年的学生也步入耄耋之年,大多走进了历史。作为后人,我们走近这些大师以及他们的学生,打开他们几十年的尘封记忆,听他们讲述20世纪50年代的创业故事,感受的不仅是激情与励志,更是深思与求索。
一代大师从这里走来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几十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培养了一批批名噪海内外的中医药大师。在第一批“国医大师”中,有10位(占全国的1/3)从这里走来,中医药界有5位院士(占全国的1/2)从这里走来,还有原河北中医学院院长夏锦堂,原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戴慧芬,江西中医学院教授魏稼……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他们的丰满人格和崇高境界,是他们的勤奋刻苦和坚持不懈,是他们的恒久聚力和向上力量,而造就他们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无疑是知识的殿堂、修为的象牙塔、大师的摇篮。
安贫乐道师云集 启迪后学为天职
建校之初,江苏省政府任命该校第一任校长承淡安、副校长叶橘泉、由崑组成了学校领导集体。他们将一批饱学名医纳入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的麾下,使之成为学校的一代宗师、一代名师。
周仲瑛回忆,1955年,承淡安、叶橘泉成为全国第一批中科院学部委员。开学时,学校聘请了8位老教师,被称为“中医八老”。他们分别是:主讲《内经》、《中医诊断学》的时逸人,主讲《祖国医学史》、《各家学说》的周筱斋,主讲《方剂学》的樊天徒,主讲《伤寒论》、《温病学》的宋爱人,主讲《金匮要略》的朱襄君,主讲《针灸学》的孙晏如、李春熙,主讲《内经》、《伤寒论》的吴考槃。此外,还有邹云翔、沙星垣、江育仁、曹鸣高、陈丹华等主讲临床各科。
这些教师,大都是当地名医,有着丰厚的收入,舒适的生活。为了新中国的中医教育事业,他们关闭了自己的医馆,放弃了高收入以及富裕的生活条件,投身到轰轰烈烈的中医工作中来。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大家“同尝甘苦,共体艰危”,体现了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和高尚道德。
脱颖而出栋梁才 甘为红烛照人寰
追踪首批中医进修班学员的来源,大都是有来历的。进校前,他们不少是当地有声望、开业5年以上的中医。随着中医进修班、教学研究班、温病研修班的举办,这些学员虽只经过一年的学习,但已有一批优秀学员脱颖而出。
1956年3月,首批中医进修班学员60人毕业,学校留下了丁光迪、王玉川、王绵之、王韵白、印会河、李济人、肖少卿、杨兆民、陈亦人、张谷才、吴贻谷、曹济民、程莘农、董建华、颜正华等32名学员充实到各学科,组建了医学史、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内经、伤寒、金匮、温病、针灸和中医临床各科教研组。随后,学校又留下了孟澍江、孟景春、宋立人、王自强、杨甲三、李鸿逵、梅健寒、王新华、沈凤阁、王灿晖等。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