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Mai ma teng
|
傣药名 | 嘿麻梅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买麻藤科植物买麻藤的根和茎皮。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买麻藤 Gnetum montanum Markgr.
常绿水质缠绕藤木,长10~15m或更长,常缠绕大树而上。茎枝圆形,皮灰褐色或暗褐色,具明显的节。叶对生,革质,长10~20cm,宽4.5~11cm,叶形多变。花小,绿色;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雄球花一至二回三出分枝,具总苞9~13轮,每轮有雄花20~40朵,花被管微呈四棱状盾形,雄花序先端有一轮不育雌花;雌花序生于老枝上,通常分枝,每轮总苞有花3~5朵。种子核果状,成熟假种皮黄褐色或红褐色,常被银色鳞斑。花果期复、秋季。
生于海拔500~2200m的林绿藤灌木丛中。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或用鲜品。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茎含2,3一二苯基吡咯(2,3-diphenylpyr-role),N,N-二甲基乙醇胺(N,N-dimethylethanolamine),3,4’一二羟基-4-甲氧基二芐醚(3,4’-dihydroxy-4-methoxydibenzyle-ther)等[1]。
|
药理作用 | 在试管内买麻藤100%煎剂对甲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奈菌、溶血性嗜血杆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
|
性味 | 味微苦,性平。入风、土塔。
|
功效 | 补土健胃,消食,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止痒,止咳平喘,明目。
|
主治 | 主治“冒开亚毫,短混列哈”(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兵哇皇唉,拢沙龙火接”(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拢火”(哮喘),“冒夯讲”(视物不清),“昏甭棒”(毛虫刺伤),“阻伤”(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0~5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或泡水洗。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冒开亚毫,短混列哈”买麻藤根20g。煎汤内服。
2.治“兵哇皇唉,拢沙龙火接”买麻藤50~100g。煎汤,兑红糖内服,日1剂。
3.治“拢习火”买麻藤20g。煎汤内服。
4.治“冒夯讲”买麻藤20g。煎汤内服。
5.治“昏甭棒”买麻藤根、叶适量。泡水内服、外洗。
6.治“阻伤”买麻藤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1~6方出自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
买麻藤_傣药名:嘿麻梅
上一篇:单叶吴茱萸_傣药名:烘南晚 下一篇:青葙_傣药名:罗来罕马
近期内容
- 印度枳_傣药名:麻丙罕 1544次
- 木荷_傣药名:埋吐罗 1471次
- 大叶斑鸠菊_傣药名:当毫温 1544次
- 黄花稔_傣药名:罕满龙 1470次
- 蔓荆_傣药名:管底 1515次
- 马齿苋_傣药名:帕拨凉 1570次
- 土连翘_傣药名:埋宋戈 1456次
- 野花椒_傣药名:麻献 1540次
- 两面针_傣药名:嘿喃活 1500次
- 夜花_傣药名:沙板嘎 1428次
- 黄牛木_傣药名:埋丢闷 1507次
- 黄瓜_傣药名:滇常 1455次
- 绣球防风_傣药名:芽冬买蒿 1443次
- 姜黄_傣药名:毫命 1541次
- 水牛角_傣药名:槁怀 1443次
- 常绿荚蒾_傣药名:埋昂 1458次
- 水牛胆_傣药名:咪怀 1514次
- 九翅豆蒄_傣药名:贺姑 1472次
- 大麻药_傣药名:托也腾 1388次
- 香茅草_傣药名:沙海 1620次
热门内容
- 马连鞍_傣药名:麻新哈布1954次
- 金刚纂_傣药名:些拎1794次
- 斑鸠窝_傣药名:丹晒1727次
- 黄球花_傣药名:山黄广1635次
- 刺天茄_傣药名:麻王16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