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Dan ye wu zhu yu
|
傣药名 | 烘南晚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芸香科植物单叶吴萸的根和叶。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单叶吴萸 Evodia simplicifolia Bidley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灰色或紫褐色,浑圆,当年生的枝上都有时略起棱,皮孔不现,无毛。叶为单叶,对生,有时为不整齐的对生,纸质,长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急尖,全缘或为浅波状;叶柄长0.7~3.5cm,均不被毛。聚伞花序腋生;苞片细小,被短柔毛;花4基数;萼4深裂,裂片大小不相等;花瓣4,白色,通常有2片略较宽;退化雄蕊4枚,花药卵状椭圆形;子房扁圆形,无毛,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成熟的心皮通常3~4数,花瓣及萼片常宿存;外果皮薄,革质;种子卵球形,长约4mm,径约3mm,蓝黑色,有光泽。
生于海拔600~1600m的次生阔叶林中。分布于云南南部。
|
采收加工 | 根、叶用鲜品,随用随采;或采叶晒干备用。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性凉。入风、土、水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止痒,除风利水。
|
主治 | 主治“拢胖腊里,说烘火想”(便秘,口苦咽干),“拢旧短”(腹扭痛),“拢达儿”(腮腺、颌下淋巴结肿瘤),“兵洞飞暖龙”(疔疮痈疖脓肿),“拢栽线栽歪,拢贺冒贺办”(心慌心悸,头昏目眩),“阻伤,拢梅兰申”(跌打损伤,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根10~15g;叶5~10g;或叶舂细制小丸3g。外用:叶鲜品适量,捣烂敷。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拢胖腊里,说烘火想”单叶吴茱萸叶10g,煎服。(勐腊县傣医波溜燕验方)
2.治“拢旧短”单叶吴茱萸叶干品适量,舂细制成小丸内服,每次3g。(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拢达儿”单叶吴茱萸鲜叶适量,捣烂包敷患处。(景洪市傣医波的应验方)
4.治“兵洞飞暖龙”单叶吴茱萸叶、桃叶、苦楝叶各适量。煎水洗。(勐腊县傣医波儿验方)
5.治“拢栽线栽歪,拢贺冒贺办”草叶吴茱萸根15g,蔓荆子根15g,苦子根10g。煎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6.治“阻伤,拢梅兰申”单叶吴茱萸叶、鸭嘴花、蔓荆叶、七叶莲、石柑子鲜品各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后包敷患处。(勐腊县傣医岩吨囡验方)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单叶吴茱萸_傣药名:烘南晚
上一篇:斑鸠窝_傣药名:丹晒 下一篇:买麻藤_傣药名:嘿麻梅
近期内容
- 印度枳_傣药名:麻丙罕 1544次
- 木荷_傣药名:埋吐罗 1471次
- 大叶斑鸠菊_傣药名:当毫温 1544次
- 黄花稔_傣药名:罕满龙 1470次
- 蔓荆_傣药名:管底 1515次
- 马齿苋_傣药名:帕拨凉 1570次
- 土连翘_傣药名:埋宋戈 1456次
- 野花椒_傣药名:麻献 1540次
- 两面针_傣药名:嘿喃活 1500次
- 夜花_傣药名:沙板嘎 1428次
- 黄牛木_傣药名:埋丢闷 1507次
- 黄瓜_傣药名:滇常 1455次
- 绣球防风_傣药名:芽冬买蒿 1443次
- 姜黄_傣药名:毫命 1541次
- 水牛角_傣药名:槁怀 1443次
- 常绿荚蒾_傣药名:埋昂 1458次
- 水牛胆_傣药名:咪怀 1514次
- 九翅豆蒄_傣药名:贺姑 1472次
- 大麻药_傣药名:托也腾 1388次
- 香茅草_傣药名:沙海 1620次
热门内容
- 马连鞍_傣药名:麻新哈布1954次
- 金刚纂_傣药名:些拎1794次
- 斑鸠窝_傣药名:丹晒1727次
- 黄球花_傣药名:山黄广1635次
- 刺天茄_傣药名:麻王16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