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别_别名:蟑螂
一级分类 | 动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元别
|
年份 | wianun baeqc
|
别名 | 蟑螂
|
来源 | 蜚蠊科昆虫蜚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e(Fabricius)的干燥全虫。
|
形态特征 | 体形长椭圆形,背腹平扁,长约3.5厘米,茶褐色,有油状光泽。头部较小,在前胸下方,略向下弯曲。口器发达,咀嚼式,上颚有锯齿。触角1对,长丝状。单复眼各1对。前胸背板盾形,很发达,盖在头上,其中央有互相连接的大黑斑2个,边缘有宽大的黄色条纹。脚3对,基节宽大,腿节和胫节上有刺,末端有2爪。前翅革质,光滑,后翅大,半透明。第6~7腹节之间有背腺开孔,分泌出有特殊臭气的油状液体。尾端有1对尾毛。
|
生态分布 | 生活在温暖、潮湿和食物丰富的地方。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浙江、广东、湖南、江西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均可捕捉,夏季最多,沸水烫死,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咸,性寒。
|
功效 | 活血破瘀,化积,清热解毒,消肿。
|
传统应用 | 治癥瘕积聚、小儿疳积、蛾喉、痈疮、蛇虫咬伤。
|
用法用量 | 1~3只,水煎或焙干研末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吹喉。
|
方例 | 1.小儿疳积 元别(蟑螂)3只(焙黄),开(鸡内金)2份,甘仔(柑)陈皮1份,共研细末,每次用5~10克,开水送服或配肝类、肉类蒸服。
|
化学成分 | 组织中含中性脂质[1],多巴胺,N-乙酰基多巴胺,多巴胺-3-O-硫酸酯[2]。脂肪体含脂肪酸[3]。糖原磷酸化酶b、ab和a[4]。此外,脂肪体还含丙酮酸激酶[5],黄嘌呤氧化酶[6]。神经系统及神经组织含肽类[7],多巴胺,N-乙酰基多巴胺,色氨酸,5-羟色胺(5-HT)及一种5-羟基-3-吲哚基乙酸样物质[8]。还含酪氨酸[9],神经素含脂肪酸[3]。脑中含乙酰胆碱[10],多巴胺,5-羟色胺[11],谷氨酸脱羧酶,γ-氨基丁酸转氨酶[12]及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13]。血淋巴含17种游离氨基酸,主要有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甘氨酸,脯氨酸[14]。还含多巴胺,N-乙酰基多巴胺,5-羟色胺[8]及多种蛋白质[15]。心侧体含两种肽;高血糖激素Ⅰ和Ⅱ[16]。胚胎期含蜕皮甾体[17]。触角含真蛸胺[18]。腹部腺体分泌物含有气味成分:对-甲酚,对-乙基本酚,对乙烯基苯酚[19]。雄性虫体含9种氨基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20]。雌性卵巢和卵含蜕皮甾酮[21]。卵黄磷蛋白含低聚糖[22]。东方蜚蠊全体含过敏原(变应原)成分[23]。表皮及卵巢含有巩膜质,甲壳质[24]。消化酶有蛋白酶,淀粉酶,酯酶,二肽酶,地衣酶,麦芽糖酶等[24]。视网膜杆含视紫红质[24]。
|
药理 | 1.抗肿瘤作用 总提取物50g/kg或25g/kg,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0d,对S180小鼠和W256大鼠肉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灌胃给药对U14和肝癌小鼠瘤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蟑螂总提取物0.05g/ml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蟑螂油(醇提取物)0.4g/kg和2g/kg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0d,对S180小鼠抑瘤率为45%和50%,但对S37,U14,EAe,ESE及L615小鼠无抑瘤作用。体外蟑螂油对S180癌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但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癌细胞无直接杀灭作用[2]。蟑螂油2g/kg皮下注射,连续5d,对小鼠异种移植的人食管癌肿块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蟑螂提取物对S180癌细胞和艾氏腹水癌细胞小鼠再植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蟑螂提取物40g/kg皮下注射及蟑螂提取物肌肉注射,连续4d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4,5]。腹腔注射蟑螂油2g/kg,可促进小鼠溶血素和E玫瑰花结形成[2]。蟑郎提取物50g/kg腹腔注射,连续7d,可显著增加正常小鼠脾脏重量,但对胸腺重量无明显影响[4]。体内试验中,蟑螂水提取物对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影响。但蟑螂水提取物0.2%和0.5%各0.1ml,体外可促进淋巴细胞自发的转化反应,也能促进适量或亚适量刀豆蛋白A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而5%的蟑螂水提取物0.1ml,则抑制淋巴细胞转化作用[5]。 3.毒性 蟑螂提取物腹腔注射100g/kg和灌胃给药140g/kg,小鼠未见明显毒性[1]。蟑螂提取物对小鼠1次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150g/kg。提取物灌胃给药小鼠LD50为110.0g/kg±10.24g/kg。蟑螂提取物6.12g/kg,饲喂3个月,对犬心电、体重、血象、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4]。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上一篇:八佩解_别名:飞鼠、天鼠、挂鼠
下一篇:婆莫亮变
近期更新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 雷成真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 别双_别名:砒石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 加_别名:虾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 铜毛告棒_别名:野猫骨、狸肉
- 骨七涯_别名:贯众、黄狗蕨
- 失高
- 唐元
- 培耐针_别名:独根草
- 荣元
- 缺同那_别名:华石龙尾、风肿草
- 骨相咪_别名:路边青、青蛇仔
- 骨胆咪_别名:筋骨草、苦地胆、散血草
- 得克紧端_别名:小蓟、尖叶小蓟
- 结棒咪_别名:鸡骨草、母鸡草、石门坎、大黄草、黄头草、红母鸡草
- 缺钳朗_别名:瓜子藤、念珠藤、过山香
- 铜罐紧_别名:大猪尾、千斤力
- 结莫晴美_别名:鸡眼藤、猪糖藤
- 鹅杠咪_别名:抽筋草、鹅肠莱
- 温刹咪_别名:一箭球、金钮草
- 元六泥_别名:伏龙肝
- 歇紧衣垂_别名:一口两嘴
- 歇追红_别名:白眉、一枝香
- 婆朝告_别名:山田七、仙白草、山白菜
- 骨兰楼_别名:小青、五兄弟、五托莲
- 归_别名:螺蛳
- 仍怀_别名:蟹、螃蟹
- 婆莫亮变
- 八佩解_别名:飞鼠、天鼠、挂鼠
- 赖撒_别名:红孩儿、半边莲、八多酸
- 辣培蒜_别名:红花石蒜、独蒜、老鸦蒜
- 歇条黄旁_别名:蛇头王
- 骨堆旁_别名:水红花、爆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