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其它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元六泥
|
年份 | wiang nzuh nie
|
别名 | 伏龙肝
|
来源 | 灶心土为入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
|
形态特征 | 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均。全体红褐色,表面有削痛。质较硬,但破碎,且有粉末脱落,断面细软,色稍深,常有蜂蜜状小孔。有烟熏气,味淡。以块大、红褐色、质细软者为佳。部分溶于水,加酸时部分溶解,且有气泡发生,其酸溶液加5%亚铁氰化钾试液呈蓝绿色,且有蓝色沉淀。
|
生态分布 | 广布各地农村或城市以些草为燃料的火灶底部。
|
采集加工 | 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
|
性味 | 味辛,性微温。
|
功效 | 温中和胃,止吐止泻,祛温消肿,止血。
|
传统应用 | 治胃寒呕吐、腹痛、泄泻、妊娠呕吐、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带下、胎盘滞留、痈肿疮疡、拔异物。
|
用法用量 | 15~60克,水煎取澄清液服;外用适量研末冷开水调敷。
|
方例 | 1.蛇骨刺入肉 元六泥(灶心土)、六介(蟠蟀)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
化学成分 | 主要由硅酸(H2SiO3)、氧化铝(Al2O3)及三氧化二铁(Fe2O3)所组成;还有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氧化镁(MgO), 氧化钙(CaO)[1],
|
药理 | 鸽灌服伏龙肝煎剂3g/kg,每日2次,连服2d,对青注洋地黄酊所致呕吐次数减少,呕吐的潜伏期无改变。对去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则无效[1]。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元六泥_别名:伏龙肝
上一篇:归_别名:螺蛳 下一篇:歇紧衣垂_别名:一口两嘴
近期内容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1514次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1501次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2289次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1437次
- 雷成真 1446次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1755次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1607次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1479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1569次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1509次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1422次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1571次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1528次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1560次
- 别双_别名:砒石 1447次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2250次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1507次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1397次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1630次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15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