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矿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失高
|
年份 | ziv gun
|
别名 | |
来源 | 石膏Gypsum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的矿石。
|
形态特征 | 单斜晶系,晶体常作板状,集合体常呈致密粒状、纤维状或叶片状。颜色通常为白色,结晶体无色透明,当成分不纯时可呈现灰色、肉红色、密黄色或黑色等。条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纤维状者呈绢丝光泽。片状解理显著。断口贝状至多片状。硬度1.5~2。比重2.3。具柔性和性。
|
生态分布 | 常产于海湾盐湖和内陆湖泊形成的沉积岩中。产于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湖南、广东、云南、四川、新疆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多在药店购买。
|
性味 | 味辛、甘,性大寒。
|
功效 |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可生肌敛疮。
|
传统应用 | 治高烧不退、烦热口渴、神昏谵妄、乙脑、流脑、中暑、风火牙痛、肺热喘咳、斑疹;煅石膏外用治湿疹、疮疡溃烂不敛。
|
用法用量 | 生石膏15~60克,水煎服;外用煅石膏适量研粉撒敷或冷开水调敷。
|
方例 | 1.烧烫伤 失高(石膏),朋背滑石各适量,用第二次洗米水溶化后涂洗患处。
|
化学成分 | 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其中Ca32.57%,SO3 46.50%,H2O20.93%,尚夹有砂粒,黏土,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据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分析,除硫酸钙外,尚夹杂有微量Fe2+及Mg2+。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1,2]。
|
药理 | 1.对发热的影响 石膏是治疗温病的常用药,对多种原因引起的高热不退、大热烦渴有较好疗效。药理试验证明,对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或消毒牛乳致热的家兔,石膏煎剂灌胃或灌肠有解热作用[1-5]。含石膏的白虎汤解热作用更强,但用草酸钠去钙后,白虎汤即无解热作用,而内服氯化钙也能产生解热作用,故认为其解热作用与其中所含的钙有关[6]。另有报道天然石膏有轻度解热作用,而合成石膏(纯度99.9%)或硫酸钙则无解热作用,认为石膏的解热成分是硫酸钙以外的其他物质[1,7]。也有报道认为石膏煎剂对实验性发热兔或大鼠并无解热作用者[8,9]。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解渴作用 采用禁水、皮下注射利尿药或服高渗盐水使大鼠口渴,此时给其自由饮用自来水或4%石膏上清液,后者饮水量明显少于前者,表明石膏可减轻其口渴状态[10]。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石膏能加强离体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成熟,此作用可能与石膏所含的钙离子有关[11]。 4.其他作用用 2.5%石膏上清液代替水给大鼠自由饮用1个月,可使垂体、肾上腺、颌下腺、前列腺、胰腺、睾丸等器官钙含量比对照组减少,而脾脏和胸腺和钙含量则增加。上述分泌器官钙含量减少似乎意味着石膏可抑制旺盛内热所致功能亢进;脾和胸腺钙含量增加似可解释为使其功能亢进[12]。麻醉兔、猫静注4%石膏上清液0.1ml/kg,对呼吸、血压无明显影响;静注1ml/kg以上时则呼吸抑制,血压下降;静注0.2mg/kg使股动脉血流量一时性减少,随后增加,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对兔耳郭、后肢和肠系膜血管灌流标本,0.2ml可使血管扩张;对兔离体小肠和子宫,小量上清液使振幅加大,大剂量则紧张性降低,振幅减少;对小鼠,上清液抑制肠内容物输送,静注1ml/kg,兔血液凝固时间轻度缩短,还能明显抑制大鼠胆汁排泄[8]。 5.毒性 生石膏煎液静脉注射LD50为14.70g/kg[13]。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失高
上一篇:培耐针_别名:独根草 下一篇:铜毛告棒_别名:野猫骨、狸肉
近期内容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1514次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1501次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2289次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1437次
- 雷成真 1446次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1755次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1607次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1479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1569次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1509次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1422次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1571次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1528次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1560次
- 别双_别名:砒石 1447次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2250次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1507次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1397次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1630次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15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