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问题切磋 进一步学习认识经方
拙作《读懂伤寒论》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同仁关注,同时,有不少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其中不乏有关疑难问题的切磋者,促使笔者进一步学习认识经方。
2014年9月14日,笔者收到一条短信,对《伤寒论》第326条解读“表阴证可从汗从表解,里阴证可从吐下解,邪有直接出路”(《读懂伤寒论》第245页)提出质疑:“里阴证属太阴病,太阴病的治法是‘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能用吐下法吗?”笔者答曰:“吐下用于里阳证,不能用于里阴证。”
回答完后,笔者思维矛盾顿起,为什么做出自相矛盾的回答呢?经反复思考,笔者认为,显然是因为自己对太阴病的治则仍认识不清所致。于是,笔者重新仔细研读仲景书,并反复揣摩胡希恕先生有关论述,同时结合临床,对太阴病治则进行了再认识,兹与同道汇报、分享如下。
胡希恕论经方辨证论治实质
要明了太阴病的治则,首先要了解经方辨证论治的实质。
胡希恕先生提出:“患病机体之所以有六经八纲一般的规律反应,主要原因不是来自疾病的外在刺激,而是来自机体抗病的内在作用……屡有未治即愈的病,都不外是机体抗病斗争胜利的结果,不过往往由于自然良能的有限,机体虽不断斗争而疾病竞不得解,于是则机体与疾病交争的形式亦随时地反映出来:中医所谓表证者,即机体欲借发汗的机转,自体表以解除疾病而尚未得解除的形象;中医所谓为里证者,即机体欲借排便或涌吐的机转,自消化管道以解除疾病而尚未得解除的形象;中医所谓半表半里证者,即机体欲借诸脏器的协力作用,自呼吸、大小便、出汗等方面以解除疾病而尚未得解除的形象。此为限于机体的自然结构,而势所必然地对病斗争的固定方式,以是则表、里、半表半里便规定了凡病不逾的病位反应。若机体的机能亢进,则就有阳性的一类证候反映于病位;若机体的机能沉衰,则就有阴性的一类证候反映于病位。一句话,疾病刺激于机体,机体即应之以斗争,疾病不解,斗争不已。疾病的种类虽殊,而机体斗争的形式无异,此所以有六经八纲的一般地规律反应。由于以上的说明,则中医辨证施治,正是适应机体抗病机制的原因的疗法。“(参见《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第28页)
胡希恕先生论述简括为一句话来说,即经方辨证论治的实质,是顺应人体抗病机制的原因疗法。人体抗邪外出,由于病位的不同而出路不同,因此治法也不同:病在表用汗法,病在里用吐下法,病在半表半里用和法。
经方治病,以祛邪从病位而论,病位在里时,邪有直接出路,故适应于吐下。此治则适用于里阳明病,大家已深信不疑。那么,为什么有人提出里阴证太阴病不能用吐下法呢?为什么自己不坚信太阴治用吐下?原因有三:
其一,对太阴病治则,只注意到“当温之”,即温之是温补,温补可愈病,而未重视邪的出路。后世注家多认为《伤寒论》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即是太阴病的治则,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忽略了病邪的出路。因此,在泛论太阴病的治则时,往往强调温补,而吐下是阳明病常用之法,太阴病提纲又有“若下之,必胸下结鞕”警句,因而渐渐形成太阴禁吐下的印象。
其二,未全面理解太阴病提纲:《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胡希恕注:“太阴病,即里阴证,它经常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一系列症状反映出来,故凡病若见此一系列症状者,即可确断是太阴病,依治太阴病的方法治之,便不会错误。太阴病的腹满属虚满,慎勿误为阳明病的实满而下之;若误下之,则必致胸下结鞕之变。”胡老特别强调,这里的腹满不是阳明病的实满,故慎勿误为阳明的实满而下之。
需要注意的是,太阴病提纲有“腹满而吐”,是邪在里的虚寒证,治法即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即治疗原则是用温,即温中祛里寒。里寒邪气从何处被驱除?这就是胡希恕先生提出的“中医所谓为里证者,即机体欲借排便或涌吐的机转,自消化管道以解除疾病而当未得解除的形象”,是说“当温之”,即含有通过温中使正气旺,驱邪从下排出,或从上排出(涌吐)。
上一篇:52岁脾气可能变坏
下一篇:论中医经方和古方剂量折算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