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血糖悄悄升高
进入秋季,哈尔滨市57岁的张女士偶然发现自己的牙缝变大了,牙齿变长了,到医院就诊竟查出患了糖尿病!张女士大吃一惊,自己从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怎么血糖大幅升高了呢?其实,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约有45%不会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因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糖尿病专家李显筑教授提醒,60~70岁是糖尿病高发期,即使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也要定期检测血糖,特别是掌握不典型症状的判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记者日前采访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李显筑教授时了解到,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000万,近一半中老年患者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出现眼皮下垂、牙缝变大、视力下降、肢体麻木疼痛等看似与糖尿病无关的症状,多数都是出现并发症后才去就医,因此,不典型糖尿病对中老年人来说更危险。由于糖尿病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中老年朋友平时应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早发现血糖升高的苗头。
手掌不能伸平 血糖不稳会导致血管病变,其中手部血管受到影响最为明显,引起手部肌肉收缩变形。其症状为手掌不能伸平,平放呈拱形,临床上称“手挛缩”。手掌皮肤可触及索状硬结,按压有痛感,局部皮肤粗糙。若出现手指向掌侧挛缩,则是血糖明显升高的信号。
小腿发凉怕冷 血糖升高影响下肢微循环,血流通过困难而变得缓慢,造成腿部皮肤、肌肉等组织缺血缺氧,小腿出现发凉怕冷。严重时步行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经休息或按摩片刻可缓解。
眼皮下垂 眼皮下垂除跟肌肉松弛有关外,还可能是糖尿病造成的眼睑肌肉功能下降所致。血糖升高会引起眼睑周围神经病变,使供应眼神经的血管缺血,引起眼睑下垂。眼皮松弛与血糖升高引起的眼皮下垂不同,血糖升高引起的眼皮下垂还会有眼球向内或向上、向下运动受限,并出现复视。
腰围/臀围大于0.7 临床统计显示,腰围/臀围大于0.7的中老年人,不论体重如何,糖耐量试验异常要占60%以上。当腰围/臀围大于0.85时,必须做糖耐量试验检查,因为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患上了糖尿病。
夜间睡眠下肢痛 睡眠时心脏排血量减少,下肢灌注血量也同时减少,若出现醒来时下肢疼痛,下垂下肢可缓解或减轻疼痛,可能是血糖升高的信号。血糖升高会造成下肢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缺血性疼痛。
手掌出现樱桃红色 手掌上特别是十指腹部和大小鱼际边缘,出现樱桃红色,表明血糖已升高。如果十指端红于掌色,无名指与小指缝下有隆起物或黄斑,应去医院检查血糖。
菱形舌炎 舌面人字沟前出现一块没有舌苔覆盖的菱形区,是由于炎症导致该区舌乳头萎缩,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达61.7%。
口腔黏膜瘀斑 口腔黏膜经常出现瘀点、瘀斑、水肿,伴有烧灼感,别以为这是一般的口腔疾病,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口腔疾病,是因为高血糖导致口腔微血管病变,使口腔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牙缝变大 血糖升高后口腔唾液内糖分也随之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诱发牙周炎;同时会增加唾液中钙的含量,形成牙结石,导致中老年人牙龈过早萎缩、牙缝变大、口腔有异味等。
排尿困难 血糖升高会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排尿间隔时间延长和排尿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尿路感染、尿液逆流、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
尿液混浊 正常尿是透明的,血糖高会造成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黏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会出现轻度混浊。
尿中泡多 当尿液中尿糖或尿酮体含量升高,尿液的酸碱度发生改变,尿液表面张力增高,气泡就会增多。长时间尿中泡多是血糖高的苗头。
饭后打嗝 如果常感到胃肠不适,尤其是饭后打嗝、腹胀、烧心、便秘、腹泻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症状,除到医院检查胃肠道外,最好化验一下空腹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导致胃自主神经病变、迷走神经功能不全,使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也会出现上述症状。
经常晕倒 多在饭后4~5小时或饥饿时出现,为反应性低血糖,多见于糖尿病早期。大脑中的血脑屏障能阻止多数有害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小分子葡萄糖是大脑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当血糖水平过低时,就会影响到大脑细胞的功能,脑神经功能紊乱而诱发头晕,甚至晕倒。
上一篇:中医在四川
下一篇:张瑾 名中医行医名扬乡里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